这里是新疆幸福ldquo棉rdq

北京看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这几天,

新疆棉花大规模机械化播种的高清大图

刷爆了播报君的朋友圈?

新疆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作为全国种棉大区,这里的棉田占地万亩,棉花产量达95万吨,占全国的1/6,占新疆的1/5。棉花的生产和加工,可处处离不开电!棉花种植,机井灌溉走起~

年以来,阿克苏地区新增机井个,总共有个。

棉花加工,更是需要稳定的电。因为棉花是易燃物,电力线路哪怕有一点点打火情况出现,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棉花产业是新疆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年,新疆脱贫摘帽的10个深度贫困县中有近半数位于棉花主产区。朵朵白色柔软的花,托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致富梦想!

“十三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投入资金亿元,先后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南疆“煤改电”、异地搬迁、南疆千伏电网延伸补强等工程,大幅提升了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乡村振兴扬帆启航。今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阶段重点任务,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活环境:干净温暖,“绿”意盎然

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帕其儿村:

“电热炕”省钱温暖又环保

3月15日,新疆喀什地区(除塔什库尔干县外)集中供暖期结束,今年年初,国网新疆电力为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帕其儿村12户村民家安装“电热炕”设备,已平稳运行两个半月,这也是新疆首批“电热炕”试点项目。帕其儿村的马木提·热合曼家是首批试点应用“电热炕”的农户之一。“以前家里靠烧煤取暖,一个采暖季要用2吨煤,按每吨原煤元计算,大约要花费元。今年年初,供电公司为我们安装了‘电热炕’,暖和不说,还省了不少钱!”马木提说,按照自治区规定,采暖季分散式电采暖用电按照每千瓦时0.22元计算,两个半月下来,他家“电热炕”累计用电61千瓦时,电费支出13.4元。安装一套单个功率90瓦的“电热炕”设备要投入元,12户村民免费安装了“电热炕”,一套设备一晚运行10小时,耗电0.9千瓦时,只需要花0.2元的电费。

年,新疆开始实施南疆“煤改电”(一期)工程,国网新疆电力先后投入76.93亿元进行农网改造升级,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明显提升。

今年,国网新疆电力将加快推进“煤改电”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剩余28.7万户建设任务,并配合编制“煤改电”二期工程规划方案。南疆地区农村供电能力将再次提升。

新疆巴州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

有了“蓝板板”,光生钱,村变“绿”

3月2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巴州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牧民定居点时,村民麦麦提·艾力木就已经忙碌起来:清洗擦拭屋顶上的“蓝板板”——分布式光伏发电板。“企业投资,自己一分钱都没掏,每天只用10分钟把光伏电板打扫干净就行了,靠光伏电板发电卖钱,我家每个季度都能领到分红,一年下来可以收益元。”麦麦提高兴地说。年年底,麦麦提·艾力木和乡亲们积极响应乡政府号召,在自家院子里安装了户用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年10月并入大电网后,巴什克其克村每个季度都会举行光伏扶贫收益“红利”发放仪式,这份暖心“大礼包”发放给全村64户安装了户用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村民,现场领到收益的农民喜笑颜开,都说这是他们的“阳光存折”。

新疆各地遍布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数据显示,新疆电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万千瓦,占总装机的11%,位居全国前列。这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将在新疆低碳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农牧业:快速走向现代化

新疆巴州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阔纳巴扎村:

烘干房和冷藏库通了电!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被誉为“中国小白杏之乡”,有着上千年的白杏种植史。“十三五”期间,新疆巴州供电公司先后投入12.47亿元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并针对小白杏产业发展投入专项资金万元,为多座烘干房和多座冷藏库通了电。去年,巴州轮台县的鲜杏产量达到了2.52万吨,有吨制成杏干投入市场,总收入将近万元。“电烘干的杏干儿品质鲜,卖相好,价格高,我们挣了不少钱!”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阔纳巴扎村村民居麦·夏依丁说。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东湾镇:牛棚用上电动污粪分离系统

走进昌吉州奇台县东湾镇豪子畜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整齐干净的牛棚里几乎看不到一只苍蝇。得益于电动污粪分离系统的应用,牛棚里的粪便、污水可以及时被自动刮粪板清除,然后运送至污粪处理车间加工成肥料。豪子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牛志宏说,由于电气化程度高、用电量大,养殖场在建成初期经常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新疆昌吉供电公司先后投资了.3万元,新建改造了东湾镇多条10千伏线路,解决了牛场的用电难题。“有了粪便处理系统,养殖场环境更加干净了,这也成了企业新的营收增长点,我们每年通过售卖肥料的收益就有80余万元!”牛志宏满意地说。

农产品加工:由小型手工作坊转向规模化生产

新疆和田市吉亚乡:

听,艾德莱丝绸电动织机的咔咔声!

3月29日,在和田市吉亚乡一座白色彩钢板搭建的车间内,10余台机器织机一刻不停地轰鸣着。艾德莱斯丝绸是吉亚乡的特色手工艺品,传统的手工织造耗时耗力,一条丝绸最快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才能织好,相比之下,机织要快十几倍。同时,由于售价较低,机织丝绸更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如今,在艾德莱斯丝绸合作社,由电力驱动的织机大大加快了丝绸的生产节奏。“一台织机每天可以加工3到4件艾德莱斯丝绸成品,一个工人至少能管理两台这样的机器。”合作社负责人古丽努尔丽·赛迪说,“只要机器转着,工人每月就能拿到0元到元工资。”织机的运行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年,新疆和田供电公司在和田市吉亚乡投资.39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5.8千米、低压线路40.86千米,增加调换变压器13台,容量2.2兆伏安,为当地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喀什地区伽师县:

有了智能电馕坑,打馕变得“高科技”十足

在新疆,像艾德莱斯丝绸产业一样由小型手工作坊转向规模化生产的还有馕产业。随着电力供应更加充足,很多商家引进了和面机和智能电馕坑,打馕变得“高科技”十足。喀什地区伽师县的新粤馕城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土馕坑需要烧一两个小时才能达到所需温度,对烧火师傅的熟练程度要求很高。现在电馕坑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达到温度,而且仪器上可以看到温度,很方便。以前烤馕需要四五个小时,新工艺制作烤馕仅需一个小时,既省时又省力。”阿迪力江·沙迪克是新粤馕城的一名普通打馕师,也是铁日木乡幸福村的村民,在馕城工作,他现在每月的收入都在元以上。电烤馕的生产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伽师县年配网建设工程总投资1.亿元,解决了伽师县10个乡镇87个村的用电问题,为馕产业提供了充足动力。

生活变样,产业升级。

新疆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农牧民们从“干起来”

变成了真正“富起来”。

未来,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可靠、清洁的电力还将为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足继续贡献力量。

年3月31日《亮报》4~5版版面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人民网、央视、新疆保险网、新疆日报

鸣谢

余艳春甄立民王磊周广科熊文群常帅马晋华王新宏王康胡培根范增琴陈雪茹确·胡热梅佳佳

编辑

孟冉冉

审核

王远

监制

葛慧

00+人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nafutia.com/jtqk/7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