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提分秘籍::情境实用文写作
第一节情境实用文写作到底在考什么?
1.考场还原
卷别
情境呈现
情境文体要求
年课标
全国卷Ⅰ作文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年课标
全国卷Ⅱ作文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年新高考
全国卷Ⅱ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年课标
全国卷Ⅰ作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2.考场特征差异之处
(1)交际场景不同。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设置的交际场景是“班级读书会”,全国卷Ⅱ作文题设置的交际场景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新高考全国卷Ⅱ设置的交际场景是“电视台《中华地名》节目”。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设置的交际场景是“面向本校同学”。
(2)交际主体不同。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设置的交际主体是“班级中的‘我’”,全国卷Ⅱ作文题设置的交际主体是“中国青年代表”,新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设置的交际主体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设置的交际主体是“在复兴中学读书的‘我’”。
(3)交际对象不同。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设置的交际对象是“班级中的同学们”,全国卷Ⅱ作文题设置的交际对象是“世界青年代表”,新高考全国卷Ⅱ设置的交际对象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设置的交际对象是“学校中的老师、同学们”。
(4)交际目的不同。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写发言稿,谈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三个历史人物中的哪一个感触最深;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新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主持词,介绍某地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或因某地名而唤起的记忆与情感等。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3.考场特征相同之处
(1)均以实用话题情境为由头,即为考生呈现写作的“由头”——这是考生写作的起点、基石和重要参考,考生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设置的“真实”情境,不可另起炉灶。
(2)均有任务情境限制,即规定考生写作时要“写什么”,其中包含“内容指令”“交际指令”“文体指令”等。
(3)均有情境要求,即提示考生写作时要“怎么写”。
在这三个方面的情境要素中,话题情境是写作的起点(由头),任务情境是写作的关键,要求情境是写作的常规。情境实用文写作时,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