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furArnalds:沉睡般的凋零并不是结束,而是迎接希望的开始原创YorickiWeekly周末画报
“如果说lafurArnalds是位音乐家,不如称他是一位欲求不满的艺术家。”
在如今商业气息浓厚、情情爱爱的流行音乐主题依旧独大的音乐环境里,我们好像逐渐养成了一个“快消”式听歌的习惯,徜徉在一首首可以任意切换的作品里,喜悦着、兴奋着,也共鸣着、哀愁着。
《FindingSomeKindofPeace》(behindthescene),O?lafurArnalds/YouTube
但是在一个“与世隔离”的国度里,有着一群特立独行的音乐人,他们注重音符与情绪、回归本源,在过往的时间脉络里不断呈现给世人崭新的音乐奇观。
来自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lafurArnalds就是其中一位音乐人。在任何角度回望这位即将35岁的音乐人的职业生涯,不禁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从新古典主义到电子音乐、极简主义声响,在广泛吸收不同流派的精华,他却继续保持着自己声音中独特的个性。
虽然没有像旗帜鲜明的Bjrk那样尝试巨大跨度的音乐体裁,也没有跟随后摇滚乐团前辈SigurRs全身心投入在纯粹空灵的美学主义,仅仅用最简单的乐器,他构筑起一个私密世界,充满着“真实步伐”的生命感,只要有人踏入,便会轻易沉浸其中,得到治愈。
01《EulogyforEvolution》
《》,O?lafurArnalds/YouTube
年lafurArnalds发布闭关四个月录制的首张个人专辑《EulogyForEvolution》,所有曲名均由4位数字组合而成,谜语一般,仿佛是迷失在偌大荒原中的风。由开场曲《》以弦乐作引子,带出跌宕起伏的琴音。《/》以零碎琴声和弦乐铺成哀伤动人的乐章;《》就像中提琴领着小提琴跳的一支探戈;直至《/》,在简约的琴音中爆发post-rock的吉他摇滚,最终回归平静。
对此Olafur解释,自己在做音乐时,会有很多画面片段闪过,就像电影一样,在创作到某个时间时,就会有一幅强烈的画面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画面出现的时刻(分和秒交汇的时刻)便成为这支曲子的名字。
02《FoundSongs》
通过巡演的磨砺以及不懈的决心,自年推出专辑《EulogyForEvolution》之后,lafur逐渐获得世界性的认可。在某一天,他想到一个有趣的主意,想将一些失而复得的音乐片段重新进行再创作,于是从四月开始以《FoundSongs》为名,在网上连续七天每日推出一首新歌让人下载,每一支曲子则变成了以“第x日”来命名。期间还邀请网友给每首歌进行插画创作,从作曲到录音的过程严格设置在一天内完成,更在个人社交平台即时更新创作进度,零时差让全球乐迷同步接收最新作品。
如果仔细聆听作品的每首曲目,能发现诸多细节。前六首与最后一首,创作情绪有很大的不同,前六首不禁能感受到纠缠的绝望,孤独地漂泊,但来到第七首《Ljsi》(光),旋律温暖治愈,代表着最终回到平静生活的初心,更是怀揣着眺望远方的希望。
03《...AndTheyHaveEscapedTheWeightOfDarkness》
这是一张充满治愈的专辑,lafur希望借此表达黑暗总会过去,光明总会到来。专辑命名与创作灵感来自年匈牙利电影《Werckmeisterharmnik》,剧中有一段描述日蚀景象的著名对白,大地被一片黑暗垄罩,然而日蚀结束,最后光亮总会逐渐出现;专辑封面设计的日蚀图像也以简约的色调线条,阐述了这次作品的明亮正面主题。
04《LivingRoomSongs》
有人把《LivingRoomSongs》比作是《FoundSongs》的延续,同样是一天一首连续七天的创作,但这一次加入客厅创作的概念,多了现场影像,歌迷可以直击演奏录制的现场,减少了创作者与歌迷的隔阂感。
影像中围绕lafur录制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和当下感受,比如《NearLight》录制时lafur的母亲和姐姐来到他位于雷克雅维克的公寓,于是请她们两人协助演奏电子合成器与节奏的部分。毫无疑问,《LivingRoomSongs》是一张刻满生命年轮的专辑,在悠扬的大提琴声中,听众似乎看到了生命的轨迹。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从青春洋溢的欢快到郁郁寡欢的暮年生活,我们都能在音乐戛然而止后陷入对自我与生命的思考。
05《ForNowIamWinter》
《OnlyTheWinds》,O?lafurArnalds/YouTube
如果说前几张专辑中,只有钢琴音如冰下流水、夹杂着弦乐营造的某种旷日持久的拉锯感,lafur在《ForNowIAmWinter》则有了更为先验性的尝试:合入人声与电音,其编配也更为繁复,声响更具张力,让人更容易记忆犹新。完整的管弦乐团编配不仅让这张唱片拥有了更饱满、动态且更清晰的音质,也赋予听众更大的遐想空间。例如专辑中的《OnlyTheWinds》,其电影配乐质感的结尾堪称整张作品里最戏剧化、最具张力的片段。
对于外界担心他风格大变的评论时,这个羞涩不安的、却也满心寂静的,但在讨论音乐时无比自如的lafur表示,希望能添加更多的元素,让作品充满一种“找寻”的意味:人声的合入如同某种召唤,电音氛围营造的“跌宕”之感毕现。静默沉潜在偌大的荒原,从岛屿来的lafur身上,可是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冬天。
06《IslandSongs》
《Doria》,O?lafurArnalds/YouTube
年,依然是一架钢琴,三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不再是锁在家里的创作,而是七个星期,到冰岛七个不同的地方,创作七首新的作品。专辑命名《IslandSongs》每到一个地方,lafur都会和一些当地的艺术家们合作。有吟诗老人,音乐老师和风琴演奏者,合唱团,指挥家和作曲家,号手老人,歌手和词曲作家,通过不同方式的参与,描绘出冰岛山海相间的的壮美风光。
《IslandSongs》是一份最人文、也是最饶富“反思”的声与影的纪实;也是lafurArnalds自出道以来,最迷人飘渺的“冰岛式”创作。在第一段旅程中,lafur来到冰岛西北部城镇Hvammstangi中创作《rbakkinn》,诗人EinarGeorg用温暖低沉的声音朗诵冰岛语的诗,伴着层叠着年岁的嗓音混着优美的钢琴乐,让听众不免在脑海里勾勒着既有的画面。旅途最后,lafur回到他的家乡Reykjavk,回到灵感开始的地方,为他的缪斯们演奏了一场《Doria》。
07《re:menber》
年lafur发行第四张录音室专辑《re:member》。如同扎染布的蓝色封面图上分布不规则白点,其实是作曲过程类似声波扩散的呈现。“不必把自己拘于一个从未想要的固定盒子中只因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专辑《re:member》的理念。由于在一场车祸中神经受损,lafur有一段时间无法使用右手弹奏钢琴,于是在这张专辑中融入了原声弦乐乐器与钢琴的演奏,使用Stratus软件控制两台钢琴,使它们在自动演奏中创造旋律。
《re:member》是两年来的完美创作,充分展露出一名音乐家因时因地,通过细微观察并与科技完美接轨的独到眼光。在我们开始对lafur给予太过深沉的期待与幻想时,其实没发现,他一生最珍贵的活动即是完成自己。
08《somekindofpeace》
《Loom》,O?lafurArnalds/YouTube
“我们无法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情,所能做的就是控制我们如何应对生命给我们的既有事物。”在疫情肆虐的年,lafur发行了突破以往作品风格的《somekindofpeace》,从对人们脆弱性的反思,到显露出人性的真善美,他在这个乱世时代的一年,创造出迄今为止最个人化的专辑,反映着过去一年的经历以及带来的新生活变化,通过内省的音乐来勾勒他的个人旅程。
《WovenSong》,O?lafurArnalds/YouTube
专辑开场曲《Loom》是lafur与英国电音制作人Bonobo的首次合作,二人在冰岛高地郊游及露营后,碰撞出灵感并来到录音室共同创作,将大自然气息引伸成这首梦幻而安逸的曲目。而《WovenSong》配以HerlindaAugustine的独家演绎,将主旨上升到宇宙。专辑的尾声《Undone》以已故美国歌手LhasadeSela的独白开篇,作为作品背后隐含的主题。
年,lafur将自己8年前创作的《Epilogue》献给了电影《nomadland》原声。伴随着电影中女主角对着年轻人诵着自己婚礼誓言那首莎士比亚第18号十四行诗,并继续开着房车行驶在辽阔大地上的画面,《Epilogue》的悠荡乐声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放心把情绪交给荧幕。这一刻,影像与声响之间的交叠配置达到契合,动人心弦。lafur的音乐正是如此,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足够的慰藉,好让我们在回望过去、疗愈当下的时刻,也寄望着未来。
编辑—Yorick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lafurArnalds:沉睡般的凋零并不是结束,而是迎接希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