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3324.html
作者:姜叶枫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不要浪费了领先市场的好股票
1.关于一季度的市场表现规律:
一季度为一年开局之季,信贷投放量占全年比重很高,资金面宽裕且急于寻找投资标的。一季度往往和农历春节相叠加,营造祥和乐观的氛围有利于社会稳定,这也是政府管理预期所在。年一季度,股市处于政策底、估值底区间,自身具备向上反攻的动力。而贸易战有望在一季度形成中短期明朗化预期、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组合出台的时机也大概率在一季度。因此,年一季度投资行为应该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2.中央政治局会议精解:
A稳增长,保持经济合理运行区间。消除市场对宏观经济下滑的担忧,中央政府对宏观预期有政策兜底;
B提振市场信心,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股市将得到进一步政策刺激有引导,有精彩表现的机会;
C辩证看待国际环境与国内条件变化。与美国的竞争是一种长远现象,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同时也要看到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利于倒逼国内加快改革开放、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进程。
3.市场观点:
不畏浮云遮望眼。尽管市场对行情的怀疑之声络绎不绝,但我们不忘初心:市场的熊市周期已经结束。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由熊转牛的第一阶段特征:底部不像底部、过程反复煎熬、买在底部区间无法把握最低点、底部周期和转折点无法确定、收益风险比是最可靠的决策依据。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领先市场的股票又如春雪飞舞,悄然前行,不会等候市场的共识到来。
一、莫忘初心,牛市的筑底之旅从来都不会让你轻松
股市总是在悲观中见底、犹豫中上升、乐观中见顶。这句话任何时候都是一句真理,如果股市有规律的话,这句话像山岳一样古老。但是人们总是在犹豫中忘掉了刚刚建立的信仰。
1.牛熊转换的根本动力:
A基本面:股市的泡沫挤干净,股市的估值进入底部,股市的利空全部兑现。A股市盈率已经来到历史底部,上市公司的开始进入回购周期,股市的宏观经济下行利空、行业发展利空几乎全部兑现。如中美贸易战对科技股的利空、消费能力下降对消费行业的利空、医疗医药的黑天鹅,都全部发生了。我们实在找不出基本面上更多的利空。
B政策面:政策是牛熊转换的最有力发动机,政策发力加强流动性、心理预期转变,从而产生反身性,加强市场趋势自我延伸。年四季度的政策时机、力度都超越过去任何一次救市行为。
2.关于市场牛熊转换的认识误区:
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关系。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过程中,所以股市没有机会。这是投资者当前最容易产生认识误区的地方。
第一,股市和宏观经济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牵着狗狗在路上走,人总是正常的前进,而狗狗则前前后后来回反复,但最终和人一起走到终点。二者目标相同,但是过程和节奏几乎没有太大关系。股市建立在宏观经济正常发展的大背景下,只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自热发展,股市就有存在的基础,就能反应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化。所以,我们以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速来看,经济总量不断的稳步增长,而股市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反复牛熊转换,时高时低,唯一可以确定的规律是股市的底部总是在抬高。
我们看下图年以来的40年里,宏观经济总量GDP稳步上升。每一年都在增长。不管增速如何,总量都是增长。而自年来28年的A股市场,总是在起起落落中反反复复。唯独市场的底部也呈现逐步抬高的现象。
第二,股市牛熊转换和宏观经济增速没有直接关系,认为只有经济增速见底了,才有股市的见底,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我们看40年经济增速发展,也是在反复波动中前进,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增速逐渐放缓,当总量基数很大的时候,即使很小的增速也能创造很大的财富。所以,牛熊转换和经济增速之间没有直接的波动关系。
下图是40年经济增速表现图,对应的股市牛熊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3.牛熊转换的节奏规律(技术面)
当前市场进入技术波动区间,指数上下来回频繁属于正常现象,或许指数上下的幅度过大,也不应视为超预期,仍然是技术特征。
第一,底部波动属于技术面波动,量价同时进入犹豫徘徊状态;
第二,底部波动的时间越长,对博弈而言,换手越充分,未来的上升空间越大;
第三,股市总是在悲观中见底、犹豫中上升、乐观中见顶。(我们再重复一遍)
4.结论
股市的牛熊转换需要参考的逻辑是:
A时局稳定、经济正常波动(没有人靠做空自己的祖国发财);
B政策面驱动下的流动性投向、心理预期变化(钱往哪儿流,带动心理变化,从而加强趋势);
C自然周期循环过程(事物自然发展的觉醒、乐观、担忧、悲观循环过程)。
二、春江水暖,信号板块要坚定持有
1.市场牛熊变化,证券行业是最敏感的行业
因为证券市场的牛熊直接决定该行业的兴衰。所以证券板块是属于底部必须跟踪的板块,也是未来受益最为确定的板块,在A股当中,证券行业属于持牌特许经营行业,导致该行业对市场变化的依赖程度很高,它对价格变化十分敏感,属于跟踪市场牛熊变化的领先信号,所以是我们必须建立底仓,持续观察并逐步加仓的品种。
2.优质标的:略
三、初露锋芒,领先板块要及时播种
依据《中国制造》选取三大成长主题,引领市场先机:5G、新能源汽车、半导体。
投资逻辑:
1.底部指数系统风险封堵,先行资金愿意选择好股票买入。
2.好股票来自时代机遇:
时代机遇的关键词,暗含投资的金钥匙:
A新旧动能转换:传统行业过剩,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必须转向新型、环保、健康、高效、技术创新、服务提升的新经济模式;
B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水漫灌,粗放刺激的模式成为过去式,精细化、高精尖成为主要模式;
C传统的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贸易、消费转向由科技创新、消费升级来驱动;
D中国制造《》:代表中国实业兴邦的制造方向。
3.选股依据:
A确定性的行业发展政策红利: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国产替代;
B确定性的行业增长规模:社会投资规模领先;
C确定性的细分市场地位:公司在该领域有不可替代性,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D确定性的公司成长机遇:公司在行业中受益性具有领先增长的机遇;
E确定性的业绩成长空间:经营稳健、财务健康。
四、新能源汽车投资策略分析
1.行业政策红利
大的宏观背景我们不做细致的分析,我们只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大势所趋、二是弯道超车。这两点决定当前及未来我们中国必须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加大投入,领先发展的契机。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产量达到万辆。年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下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万辆,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瓦时/公斤以上,力争实现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到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约万辆),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瓦时/公斤。
2.行业成长规模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仅为1.3%,处于成长初期。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为万辆,同比增长58%,同年汽车销售量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3%。
参考智能手机发展历程,年之前将保持指数增长态势,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3亿辆渗透率达到82%。由于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3%)与智能手机3年相当,参考上述论述,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一定程度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规律,即在渗透率低于50-60%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呈现指数增长,随后增速趋缓。经测算,若以50%的CAGR,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万辆,渗透率为59.8%,随后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到年销量相对稳定,达到1.03亿辆,渗透率为82.2%。
3.产业链成长分析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领域:动力电池制造。规避行业成长过程的风险,从最先受益的细分板块入手:原料、设备。就整个产业链而言,投资价值是上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下游。而中游产业中,电解液最优,其次是BMS和PACK,正负极材料和动力总成次之。充电桩,作为配套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还没有进入正式的爆发期。理由很简单,木桶原理大家都知道。发现制约新能源车产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电解液,而制约电解液产能的又是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又是由碳酸锂制成的,这样看来,整个产业链的“木桶”中的“短板”就在于上游。而现实中的情况也是如此,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六氟磷酸锂涨价。而其他环节入正负极材料,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BMS和PACK还有隔膜,也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值得重点留意的是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相似,卖铲子的企业总是优先受益。电池设备生产企业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国内领先的两家设备制造公司分别是先导智能、赢合科技。
4.优质标的:略
五、5G建设投资分析
1.政策红利
到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启动。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
2.5G行业成长规模分析
5G对经济产出直接和间接贡献达万亿。根据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亿元的直接产出,年、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年、年和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在5G相关IT设备支出方面,5G商用初期,运营商网络设备支出将占据绝大部分份额,预计在年,运营商5G网络设备支出超过2亿元,占5G设备支出比重超过80%。随着网络部署工作逐步完成,预计运营商设备支出将于年起逐步下滑,而下游各领域在5G设备的支出增长加速,预计到年,各下游行业5G设备支出将超过5亿元,占5G设备支出比重接近69%。
3.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5G产业链涉及设备、光模块、光纤、射频等基础设施。未来投资机会就在于高速发展的云计算服务及其基础设施领域、模组大幅放量/商业化探索加快的物联网产业这三大方向,以及政企网络设备细分子行业盈利能力突出的优势公司。更进一步讲,光纤光缆集采需求会持续超预期;全球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加速,数通光模块有望持续放量;流量持续增长电信光模块需求有望回暖;年后5G光模块需求也将开始体现。
5G产业存在着“乘法效应”,即通信与计算结合之后,带来的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5G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跨产业的演进。
5G与前几代无线技术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拥有一个比无线和通信行业更加广泛的生态系统。5G第一次真正将智慧云和云端处理的有价值的信息传输到终端,构建了云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形成了数据增值的良性循环,将云端的商机带到无线领域和各大垂直行业。从通过无人驾驶汽车降低碳排放、到通过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到为移动市场升级服务,5G就是一个崭新的、颠覆性的起点,成为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将满足全球对整个产业升级的期待。
从行业受益的机会来看,当前最受益就是基础建设行业的行业公司,尤其是上游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公司业绩优先得到扩张。
4.优质标的:略
六、半导体投资机会分析
1.行业政策红利
政策大力重点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鼓励政策,设立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指导制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得到优化。为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年6月出台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瓶颈,推动产业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助力
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首期募资.2亿元。截至年底,国家大基金共决策投资43个项目,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亿元,实际出资超过亿元。已实施项目覆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生态建设等各环节,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地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超0亿元
除了国家大基金扶持行业龙头,各地也纷纷推出地方版集成电路扶持政策,通过设立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做大做强,如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作备忘录于年4月签约,首期募集资金亿元,旨在推动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加速发展,加大产业整合步伐,形成产业集聚;安徽提出年省内集成电路产值达亿元以上,年总产值达亿元,支持合肥等市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等。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投资基金(已经成立+宣布设立)总计规模已超0亿元。
国家和地方基金的落地实施极大带动了集成电路的投资与产业整合,为产业发展破解融资瓶颈提供了保障,有力促进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国家鼓励类产业政策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落地实施,为本土集成电路及其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助于我国集成电路装备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规模预计增长近20%。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总销售额为.4亿美元,同比增长13%。根据SEMI预测,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可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19.86%,超越0年的亿美元历史高点。年预计将达到.1亿美元,同比增长7.67%。
中国有望在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国市场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6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全球增速最快。目前,我国在半导体装备上的投资主要是国内公司加大了投入,其中领头的有华力微电子、中芯国际等老牌半导体公司,也有长江存储科技、福建晋华半导体、清华紫光以及合肥长鑫半导体等新兴公司。
国家战略需要:
催化剂:中兴事件
中兴通讯自主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关键器件还依赖国外供应商。例如中兴通讯全球价值链所采购的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规模FPGA等核心部件按照出口管制规定被美国企业停止供货,中兴通讯生产难以为继。这是中兴通讯被迫与美国执法当局和解的根本原因。
产业大基金: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中国政府对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早就极为重视,年集成电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移动通信、大数据等产业列为新兴产业,报告中提出要赶超先进,引领产业发展。同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大基金完成设立。该基金采取公司制形式,按照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发起人包括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 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介绍,截至年底,大基金累计有效决策投资67个项目,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达亿元,实际出资亿元,分别占一期募资总额的86%和61%,投资项目覆盖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生态建设等各个环节,实现了产业链上的完整布局。其中,人工智能、储存器、物联网应用这3个大方向是集成电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