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秦岭的人和事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老家秦岭的人和事

老家秦岭的人和事

赵文慧

每当我给外人说起我的老家秦岭时就犹如天水人说起著名的“秦州八景”一样,那种自豪感顿时洋溢在脸上,荡漾在心里。欣闻家乡秦岭已撤乡改镇,无疑地这是打响“秦岭连翘”产业品牌,唱响“文化秦岭”这一张文化大牌,构建和谐社会,把中药材、乡村旅游、林果业种植作为带动秦岭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努力打造地理标志,着力宣传“连翘之乡”、长江、黄河分水岭的地理名片,建设特色乡镇、魅力乡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标志着秦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年11月7日,“大象天水·秦源古镇”综合体项目之一的民俗旅游项目开工仪式在斜坡村隆重举行。该整体项目着力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民俗住宿、地域美食、特色购物、非遗展演、传统娱乐体验等为一体的既展示秦文化主题,又具有现代元素的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这标志着秦岭乡村旅游业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秦岭古镇乃至秦州全区旅游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据了解先期开工建设的“秦源古镇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是该综合体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由中式庭院、农耕博物馆、农耕文化园等功能区构成。整个项目建成将为集中展示秦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也对秦岭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秦岭多雅颂,文坛品新酿。最近,客居天津的天水籍著名作家秦岭在《小说月报》(原创版)第10期发表了中篇小说《秦岭镇》,小说就以秦州区西南秦岭镇的人文环境、产业发展为创作源泉,并用文学的形式解读了秦岭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引起了广大读者   任其昌为人师表近三十载,弟子遍及陇右,授学者达数千人,中举和攻取进士及第者达八十多人。任翰林和知县以上官职的有刘永亨、哈锐、丁秉乾、任承允、魏鸿仪、高秉衡、王海涵、杨润身、陈养源、焦志源、梁梅庄、田骏丰等一代英才,被人誉为“陇南文宗”。这一美誉的取得,是与任其昌的人格力量与教学相长的师德风范密不可分的。任其昌以他的仁爱和智识,以他的努力和坚韧,使已遭毁败的陇东南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秦州的学风和文气也为之一变,为早年天水乃至甘肃的教育做出了彪炳千古的贡献。任其昌辞世后,乡人私谥其“文介”,并祀像于南郊三台寺和伏羲城来鹤亭。立碑石于城南乡间的贤名宦祠。年,乡人将任其昌故居南巷子改名为“士言巷”。任山长一生著述甚丰,有《八代文钞》、《史臆》、《史评》、《三礼会通》(未完稿)、《敦素堂文集》(八卷)、《秦州新志》(与王权合纂)、《蒲城县志》、《郭素堂诗集》(八卷)、《静庵诗抄》等。任其昌去世后,他的长子、清光绪二十年之进士任承允承继父志,继续主讲陇南书院,其高足有陈养源、杨效震、王新令、赵绍祖等,其最著名的学生当属陇上一代文宗冯国瑞。据传在民国十九年(年),马廷贤作乱攻陷秦州时,派人在任承允家门口树大旗以约束其部队,凡有敢擅自闯入骚扰者一律杀无赦,由此可见任承允在秦州的名望之盛。邓宝珊将军尊承允为乡贤达逢年过节必致茶以示崇敬。在他的家乡秦岭一带,人们至今都亲切地尊称任其昌为“任山长”,其子任承允则尊称为“小山长”。这种称谓的背后,显示出人们对其父子俩的缅怀和追求,其实更隐藏着对一种真正大智大勇的乡贤俊杰的崇拜与惦念。任山长书文俱佳,善楷书,极具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其故里宝瓶山龙王庙里至今悬挂着任其昌先生于光绪十七年(公元年)回乡祭祖时书写的:“佑我宗祊”的匾额,其书瘦劲挺拔,飘洒俊逸,气韵婉转灵动,具见风骨,有大家风范。另虎皮沟一赵姓人家藏有其真迹中堂。现在秦源地区非常重视教育的传统无疑得益于任山长,尤以其任氏家族最为突出,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家乡人都说任家大庄是个出人的地方。其村被五座山簇拥环抱,俗称“五福捧寿”、“五马全槽”。

(任其昌题家庙匾)

任家大庄任氏家族,从咸同时期的陇上文宗任其昌及同光时期其子任承允开始,直到任剑锋,长达多年之久,期间擅长诗文书画者的多达数十人。正是从这样一个诗礼传家的文化家族里,走出了像任来保(年生)、任世仓(—)这样建功立业的侦察英雄和战斗英雄,也走出了像任其昌、任承允父子这样诗文书画教育面面优秀的陇上著名的文人才子,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更是文化的力量。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市民素质,鼓励全民阅读,提出了创建“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甚至“书香城市”的口号,这些富有远见和创意的做法,其实都应该是从“书香家庭”做起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充满书香,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书香。我觉得,我们不仅能看到秦岭任氏家族这个书香门第的发展历程,而且也能体悟到许多家庭文化传承的宝贵经验。乡邦文献其实就是地方的文化典籍。一个地方乡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反映出这个地方文化底蕴的深度;同样,一个地方对乡邦文献的重视与否,也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地方的人们对文化和前贤的态度。就像地方志可以“补国史之缺”一样,丰富多彩、个性各异的乡邦文献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化名人,都曾经做过整理和刊行乡邦文献的工作,这既是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又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光大,真正是泽被后世的实事好事。马汉江、赵居平编著《秦源记事》、赵文慧编著《魅力秦源》,已经是对秦岭乡邦文献的一大贡献。文脉,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生命的基因,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天水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资源比较富集的地方,应该说文脉深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种良好的文脉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一件憾事。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马汉江、赵居平、赵文慧编辑、整理和筹资出版这两本书的举动,则是延续了多年来一个书香门第乃至一个地方文化血脉的功德之举,令人感动。这种良好的文脉赓续,体现了这个书香门第文化传递的生命活力,也体现了这个书香门第奉献社会的文化担当。今天,我们这么多的人,当仅仅因为这么两本书而走到一起的时候,这已经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从这个事情中感受到了文化品质的温暖与活力,也感受到了一个家族的文脉延续对这个社会的重要性。

(任其昌书法)

(任承允书法)

记入史册的秦岭人便是清光绪十五年《直隶州秦州新志》里有孙家庄人孙精业,虎皮沟人赵焕、赵慧,民国时期《天水县志》的有晚清进士任家大庄的任其昌、任承允父子,《秦州区志》记载有侦察英雄任家大庄的任来宝等数人为代表,也足为秦岭争辉作楷。年代后期时任天水市酒厂总工程师的竹林人杜克新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劳模代表大会。现在秦岭镇每家每户大门上的门楣均刻有“耕读第”三字,据此可见秦岭人重视教育的程度。早先本镇在外影响较大的人物不多,清至民国竹林有曾任监司(三至四品)的杜杰之外,白集寨传有一人在陕西紫阳任过知县,但无法深究详知其具体事迹。民国时期秦岭考取过几名大学生,这都是富户大户或绅士的后代子弟,他们有条件和能力供给娃娃上学如关家店马家庄马绅士家、麻山头的赵绅士赵凤仪(?—)家(其子赵震彦(—3)初高中毕业于玉泉观国立五中,与霍松林是同班同学,兰州中山大学(今兰州大学)毕业,是原天水市人大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赵恒波父亲)、台子上杜家。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任家台子杜建业(—7),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分配到上海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后任甘肃兰州红山大学校长。文革期间下放到老家台子上接受锻炼劳动和再教育。村里给其安排的活儿是看山,当时他给我父亲和叔父说过(因他和我家是老亲亲,故相互有走动),他年代在上海和时任市长陈毅下过(象)棋,(邓)小平游过杭州。平反后回兰州工作。秦岭人历来重视教育妇孺皆知,以当代人物而言,区区之地秦岭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秦岭学子苦学进入国内外多所知名科研院校,北京大学(任强博士后,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任怡昭,年天水市一中毕业,天水市理科状元,全省第八,任家台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明芳博士,关家店下庄里,曾就读于秦岭中学,现为南方医院核医学科研究员)、东北大学博导陈岁元教授(黄集寨,曾就读于秦岭中学)、中科院植物所(陈坤明博士后,黄集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赵彦林博士,黄集寨)、中国人民大学(任东元,任家台子)、陕西师大(任鹏杰,香港公开大学硕士)、张亮(老家山西长治沁源县,年出生于关家店,中小学均在秦岭就读,曾经代表甘肃省参加年的全国物理竞赛并获得二等奖,本科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深造,现定居加拿大)、北京师范大学(张小刚,中峪村,初中毕业于秦岭中学)、西安交大(赵永斌,虎皮沟;杜鑫,龙集寨,初中毕业于秦岭中学)、天津大学(孙小春,关家店孙家庄)、东南大学(孙迎春,关家店孙家庄)、电子科技大学(赵春辉,虎皮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鹏举,任家台子,初中毕业于秦岭中学)、四川大学(赵鹏、赵蛟,硕士,虎皮沟,初中毕业于秦岭中学)、兰州大学(赵良、虎皮沟;王太职,中峪村)、西北大学(王太职,硕士)、中央美院(王太权,中峪村)、任文昭(山东大学,任家台子)以及美国布朗大学、美国新泽西州医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等均留下了秦岭学子苦读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人取得了博士学位,3人是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们分别是著名法学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任强教授(斜坡),美国新泽西州医学院赵彦林研究员(黄集寨),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岁元教授(黄集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坤明教授(黄集寨,陈岁元弟),南方医院王明芳研究员(关家店下庄里),首都师大任剑锋教授(任家台子,硕导),于志永(年生,蒿坪子人,5年秦岭初中毕业,现为新疆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现已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18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石璐(年生,石家河人,年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若说秦岭镇是天水的“博士之乡”一点也不为过。3人是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们的小学均就读于该村小,其中5人先后就学于秦岭中学。另外现任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社长的任鹏杰编审(任家大庄)、北京航医院的孙岩主任医师(关家店孙家庄,北京协和硕士)、著名青年作家王选(麻山头)、知名青年歌手张狄(中峪村)和虎皮沟人袁鹏辉(艺名天水鹏鹏)也是秦岭中学毕业的。创建于年10月份的秦岭中学是一所在秦州区有名气的初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乡镇中学名列前茅,年1月至年9月曾经办过高中,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如任鹏杰、王明芳等是秦岭中学高中毕业的。值得我家庆幸的是我们兄弟四个曾就读于秦岭中学。

(赵骧先生书法)

今人有正(副)地级、正县级干部数名。经笔者不完全统计,共有厅局级干部6人,其中正地级为:梨树坡人郭明卿(年生)曾任甘肃省建设厅副厅长,现任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邢家山人(年生)邢永安现任甘肃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主任。副地级为石家河人史俊清(年生,祖籍河南)曾任天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享受副地级待遇);孙家庄人孙小林(年生)曾任甘肃省档案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省档案学会理事长;梨树坡人郭明兴(年生)现任天水市政协副主席。龙集寨杜家烂岸人杜必栋(年生)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后任陕西省交通厅副巡视员。正县级干部有现任武山县长的罗家河人马勤学(年生,祖籍关家店马家庄)和西北师范大学基建处处长梨树坡人郭明维(年生)、天水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关家店马家庄人马立新(年生)、天水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机要局局长蒿坪子人于旭峰(年生)。已经退休的麻山头人赵世明(年生,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是解放后秦岭第一个大学生,曾任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统战部部长),麻山头人赵恒波(年生,甘肃农业大学毕业)曾任天水市人大城乡管理委员会主任,董集寨人董世玉(年生)曾任天水市政府研究室调研员,关家店下庄里人马养真(年生)曾任中铁二十一局工会副主席。已故斜坡人张宏学(—2)医院书记,梨树坡人郭锦堂曾任天水市工商联书记,关家店下庄里人张成德(年生)等均为正县级。

文艺方面有虎皮沟赵骧、关家店马家庄的马汉江、麻山头赵恒杰、梨树坡郭长艺(—),曾任副高级雕塑艺术师(绘制壁画30多平方米,彩塑余尊,设计庙宇14座)、黄集寨赵宝岱(年生,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国画,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对乡邦文史做出贡献的是白集寨赵居平与马汉江,合著有《秦源记事》,年出生于虎皮沟的赵文慧撰写有《秦公簋与秦源》《扇子会传奇》《任其昌故里纪行》《我的乡愁是一盅罐罐茶》《天水扁食溯源》《释“耩”》《天水方言“先后”考》《衣裳烂了敹几针》等80余篇反映天水地域文化及方言的文章,著有《魅力秦源》(67万字)、《秦源文思》(50万字)、《天水方言词语汇释》(万字)、《秦公簋研究》(50万字)、《秦岭方言词典》(万字),主编有《秦公簋研考论丛》(60万字),记有余万字的著述。被专家学者誉为“秦源文化的守望者”。著名学者、方言学家、山东大学资深教授钱曾怡先生曾评价说:“对故乡的人文,爱得深沉”。著名方言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孙立新研究员撰文《斯人真善美,其文信达雅》对赵文慧给予高度评价。罗家河人罗轻撰写有《漫话稠泥河西支发源地和秦岭关家店地理特征》。斜坡张剑飞撰有《我的马鞍山》《天水烟歌》《乡村记事》等,石家河人石居峰写有《方神爷过献会》、《磨院大爷》等,关家店下庄里的左昊苏、麻山头王选、中峪村张狄、虎皮沟袁鹏辉等人。他们分别在书法、文史研究、诗词诗歌、泥塑绘画、国画创作、民俗方言、文学创作、歌唱演艺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在这里要专门说一说马汉江、王选、张狄、袁鹏辉四人。

马汉江(—),秦岭镇关家店马家庄人。小学文化,自学成才。文史学者、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撰写了《秦州分水屋》(《甘肃日报》年3月22日)《千古秦源何处寻》(《天水日报》年5月30日)《秦公簋出土地及有关问题补遗》(《天水学刊》1年第5期)《射虎山与木门道》(《天水日报》5年9月5日)《扇子会活动经过》(与罗轻合著,《天水文史资料》第8期)《神州“分水阁”》(《天水日报》年9月1日)等文章。与赵居平合著有《秦源记事》等。“秦岭是我的家乡,秦岭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了我研究秦岭历史的兴趣,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再写关于秦源文化的几本书,为宣传秦岭做点贡献。”这是马汉江先生63岁时对我说的话,至今萦绕在耳边。马汉江先生研究天水历史多年,其动力在于对天水的热爱,特别是对他的家乡秦岭镇的热爱。自商末非子“在西戎,保西垂”至西周初中期,嬴姓秦人自东部西迁到天水西南及东北以来,马汉江认为:秦人在这里开创了秦地之源,天礼相交实是秦文化之始。年秋天,出土于秦州秦岭乡与礼县红河两乡相界之庙山土堡内的秦公簋,对何处是秦地之源有相互印证的作用。他对这件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出处先据冯国瑞先生的考辨说:有依照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漾水作注时的记述综合实地而勘察。他认为秦人故居,西犬丘、西陲宫、西陲邑及汉代西县同为一地。此处今杨家寺、秦岭镇与礼县红河三乡相交的峁水河上游,西县改始昌县后才迁往盐关川。大堡山是秦人的陵墓区,而非治地,古人在百里内葬坟墓很正常,故有在千里之远上坟,而不赶远过年的广泛习俗。他钻研地方文史从不人云亦云,尤其对诸多似是而非的人和事,必须经过实地去考察后才形成自己的观点。他始终坚持以文物为实证,以古籍文献为引导,以实践亲考才得出结论。他的刻苦钻研精神令人钦佩但限于学识修养,他的某些观点是偏跛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他认为秦公簋是秦襄公时期的器物和对秦公簋出土地庙山土堡子的考证很显然是错误的。值得一提的是马汉江先生的儿子马骁(年生)现已成长为天水知名的青年相声演员。马骁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霖(—0)的弟子著名口技相声表演艺术家王庆新(年生),是常派第八代相声演员。年原创相声《彩礼》参加第二届中国电视相声大赛荣获优秀作品奖。年受邀录制央视戏曲频道《一路欢笑》栏目。快板书《和平将军邓宝珊》获甘肃省第三届曲艺牡丹奖。主要作品有原创相声《天水话》《戏说姜维》《舌尖上的天水》等,深受各界好评。马骁现为天水品笑阁相声社班主。

王选年出生于麻山头村。—2年在秦岭乡上学,秦岭中学初三毕业并考入天水第二师范学校。三十而立,一个今年刚好30岁的年轻后生,已经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篇。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选的长篇非虚构《南城根:一个中国城中村的背影》一书。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先后入选“凤凰好书榜”年度本好书、中国好书榜·文艺类TOP、《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年度值得期待30种图书、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等。著名学者雷达、著名作家梁鸿、秦岭、王若冰等给予好评。荣获年第三届《人民文学》非虚构文学新人奖,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敦煌文艺奖等,年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家青年奖。《环球人物》期新闻人物。组诗《在河之洲》获首届“魅力临夏”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一等奖。据悉,新作《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已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年1月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可喜可贺!王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天水西南路一带唯一一个中国作协会员,天水80后代表作家,天水新生代作家领军人物。现任天水市作协副秘书长,秦州区电视台副台长。

年出生于中峪村的张狄曾凭一首《故乡有话告诉你》获得年央视CCTV《越战越勇》栏目银话筒奖,他演唱的《甘肃老家》更是征服了全国观众,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和观众们的喜爱。张狄系广东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CCTV《越战越勇》栏目特邀嘉宾,全国十佳爱心歌手,唱响全国总决赛十佳歌手、广东省民歌民乐大赛铜奖,演唱了《蓝天下的高原》《幸福的阳光洒满神州》《故乡有话告诉你》《最忆是乡愁》《妈妈这双手》《老陕》《我的父老我的家乡》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张狄是从秦岭土生土长并从大山深处走出去的第一个歌手,是秦岭人的骄傲。他小学毕业于中峪小学,8年初中毕业于秦岭中学。年太京中学高中毕业后去深圳比亚迪公司打工。后师从深圳著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黄威先生,现在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他还年轻,脚下的路还很漫长,但愿他的歌唱之路越走越远,遥祝他的歌唱事业蒸蒸日上!相信他,支持他!

年出生于虎皮沟的袁鹏辉主持天水首档新闻脱口秀《天天有话说》节目。《天天有话说》秉持娱乐精神,搜集天水最热点的本土新闻,以脱口秀、名人段子秀和网络原创剧等多个爆笑形式,并配以热辣评说全新呈现。“天水鹏鹏”现已成为天水网红。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出演了天水首部道德模范题材的公益微电影《爱·不释手》,他扮演的瘫痪丈夫杨宝玉刻画入微的演技较好地还原了人物原型,给人留下了难忘印象,因出色表演获得了一致好评。该片以道德模范朱召梅的真实事迹改编,贴近百姓生活实际,许多观众被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剧情所吸引,甚至热泪盈眶,传递了正能量。《爱·不释手》首映以来,社会反响强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的浓厚社会氛围。该片喜获“年甘肃省微电影网络剧大赛”一等奖,获“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十佳微电影奖”,今年9月24日,被誉为中国公益微电影“奥斯卡”的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十佳评选活动在上海市奉贤区落下帷幕,天水市道德模范微电影《爱·不释手》斩获微电影十佳!他又在年9月份友情出演了天水市首部红色题材电影《小儿锦》,与国家一级演员杜旭东搭档,杜出演该剧1号反派人物青马(青海马步芳)集团十四旅某团参谋长,袁鹏辉饰演特务苗老七,多人认为他本色出演成功塑造了一个反面形象。据悉电影《小儿锦》于年7月荣获天水市首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类二等奖。年他又成功出演了微电影《在路上》。近日,首部军人保护原始森林主题电影《沉默的森林》在甘肃陇南文县杀青,袁鹏辉在剧中饰演反派一号梁大龙。在这部戏中,袁鹏辉有着不俗的表现。7月25日《天水日报》以《从小编到出演电影反派男一号——天水鹏鹏的演绎之路》现为天水日报社新媒中心的编辑。

对于他们四人,社会各界有一个较为中肯的评价:“秦岭真个是个出人的地方,出了一个写的(王选),一个唱的(张狄),一个演的(袁鹏辉),一个说的(马骁)”,我对他们四个的评价是“当代秦岭文艺界的四驾马车”,不知对否?后生可畏,山高出锦鹞,今后的路还很长,衷心祝愿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他们四个年轻人走向全国,甚至更远!

以上所述的他们在一手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瞩目的可喜成果,有的甚至定居于异国他乡。他们都是家乡的栋梁,故乡的自豪,秦岭中学的骄傲。为何区区仅有10余人的秦岭乡能出如此之多优秀人才哩?我想这大概与秦岭人把知名先贤任其昌作为楷模有关联,与他所倡导的文风有关。任其昌幼年丧父,“家贫粗梗不继”,经苦学而中同治乙丑进士。正是无法想象的贫困与难以形容的苦楚激发了他的斗志,最终成为陇上一代大儒。也正是他所倡导的“苦读”精神代代相传,加之在家长苦供、老师苦教、孩子乐学的“两苦一乐”精神鼓舞和感召下,贫瘠的黄土高坡上的秦岭乡人们坚信:“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只有读书使人不受穷”。学风带动民风,民风促进学风,勤劳朴实的秦岭乡人们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事业上。因此才培育出了人才辈出的沃土,不断传承了秦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具有勤劳、质朴、诚实、善良、好客、好学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此我更加怀念为秦岭教育事业洒下辛勤汗水的已故秦州区知名教育家梨树坡人郭好贤(—)先生和虎皮沟人赵骧(—)先生。郭好贤老先生人习称郭校长。天水师范毕业后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历任秦岭中学、藉口中学校长多年。他办学有经验治校有方,狠抓教学质量,把两所名不见传的农村中学办成了享誉天水的名校。关于郭好贤先生的教育事迹可参看其学生石家河人石居峰撰写的《怀念郭好贤老师》一文。赵骧老先生年代中期毕业于牡丹小学即参加工作,先后任秦岭镇黄集寨附中校长多年,后任秦岭小学副校长数年。秦岭人习称“赵校长”,尤其是在虎皮沟和关家店有祖孙三代为其学生者。赵骧先生还是一个有造诣的书法家,他自上世纪60年代初临习书法,专攻“二王”后又张旭、王铎成一体,其书法飘逸潇洒,飞动跌宕,气韵流畅,富有变化,有强烈的运动感。他几十年痴迷书艺的热度和力透纸背的功力及寄情翰墨的人生情趣多为人称道。其作品在北京等地举办的舒展中获得过大奖。其人格及书风俱佳,现供职于天水市委宣传部的赵育如(虎皮沟人)曾受业于他。因其言传身教和该村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如今虎皮沟人能书绘画者大有人在,农民书法家赵虎岱就是赵骧老先生手把手教过的学生。令人惋惜的是赵骧先生不善于包装自己,与外界很少接触,致其作品不为外界知晓和认可,但就其书法作品质量而言在天水为上乘作品。赵骧老先生精灵手巧,多才多艺,擅长泥塑、绘画、木工活,同时他还是一位烹饪高手。郭校长、赵校长俩为人师表堪称楷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秦岭镇内早年数村有戏台唱大戏,成为当时主要的群众娱乐形式,其中以关家店和黄集寨的秦腔剧团较为有名,人称有戏班子,也不乏有被人津津乐道和时下被称为当地戏曲明星的人才出现,乡人习称会唱戏的,至今被人时不时提及地如关家店孙家庄的孙好贤、大丑、孙思义,下庄里的王志珍(王瞪现)、中峪的王佩璋,竹林的杜士贤。其中以孙好贤和马亮合演的小曲折戏《四姑娘思春》在原天水县戏曲大赛中获奖。尤其是关家店下庄里的雍维新(奶名银得,男,年生),他是关家店即秦岭秦剧团的秦腔老艺人,以擅长演丑角誉满秦牡杨三乡,他成功塑造了《十五贯》中娄阿鼠、《拾玉镯》中得刘媒婆、《小姑贤》中的歪婆婆姚氏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而尤以《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功夫到家,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至今被人念念不忘。

秦岭的人才在各行各业都有,在各个方面各尽其能均取得了骄人业绩。建国前秦岭医疗卫生状况较为落后,但也出现了好几个有影响的民间医生和中医世家,以他们较为精湛的医术为乡民和周围的乡亲施医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民早先医病,多以数村才拥有一家中医郎中,习称“先生”,请到家诊治疾病。如罗家河马家,台子上杜家,梁家门梁家。关家店则以袁士喻,马敏为主诊。特别是马家庄“故衣铺”马柄家几代人治疗黄疸性肝炎和颠痫病上手艺独到。鉴于年代后在秦岭地界上甚至天水有名的几个老中医先生为秦岭镇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有的奉献了毕生精力,笔者将其部分事迹介绍于此,好让乡亲对此有所了解。马敏(—3),字慎之,世居马家庄杨家沟。秦岭著名老中医。任香甫是其第一个入室徒弟,后来秦岭卫生院的马自秀、王长义(下庄里王家崖人)等均系其弟子。马昌(—)老先生,年出生于罗家河马家一个祖传三代的中医世家,祖籍关家店马家庄。祖父马老先生就是驰名秦牡杨的老中医,父亲马现图(—)老先生是享誉秦州城乡的中医先生。马昌先生在继承家传祖方的基础上,秉烛攻读中医秘笈,深得其要理,诊治疾病大有长进。他中医理论方面有较高造诣,论证施方有独到见解,中医各科都有一定的扎实功底,尤其在中医内科(胃病、肾病)方面有独特之技,擅长儿科、妇科的诊治,经长时间的临床总结,经验颇丰,受到患者的传颂,是秦牡杨红河一带很有名气的中医内科主治医师。马老晚年在天水城里行医,享有良好声誉。他在本地授徒多名,任世清、马自秀(年生,马家庄人)等成为后来在天水有一定影响的中医。杜旺业,年生于任家台子一个殷实的中医世家,祖籍华岐镇杜家崖。祖辈就是在当地享有名气的先生,人称“台子上杜家”。杜旺业老先生—年在兰州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至甘肃中医学院工作,年因挨饿回到老家秦岭卫生院工作至退休,系西医主治医师。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且施行各种手术,是一个全科医生,医术高明,被誉为“当代秦岭的华佗”,在秦牡杨红河名气很大,影响深远。任世清,年生,祖籍任家大庄出生于斜坡,大学文化程度,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年师从外祖父当地名医罗家河人马现图老先生、舅父马昌先生学习中医7年。年在兰州医学院中医教研组学习3年,年在兰医二院进修西医内科一年。年在秦岭卫生院工作并任院长直至6年退休。年晋升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任世清老先生将祖传的医术和规范传统的医疗方法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但以中医为主,不仅治疗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还治疗部分疑难杂症,对急腹症、急慢性肾炎、肝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病的诊疗有良好的效果,尤其运用中医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辨证施治,对外科痈疽治疗有独到之处。始建于年的秦岭卫生院,起初是在天水县卫生部门   质朴淳厚的秦岭乡群众守护着任其昌故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勤劳上进的秦岭乡人民在灵山秀水的养育下,在任山长“唯才是真”的精神传承下,在追求一种充满精神蕴含的高品质生活。岁月的流转抹去了许多沧桑的记忆,但抹不去的是一种造福桑梓、泽被后世的永远精神。今天,当我们走进“一门两进士”的故里时,仿佛依然能听到当年秦州学子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如此清晰,穿越了余年的漫长时空,却依然充满质感,如在耳边……

对家乡我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恋情。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上木门古道虎皮沟度过的,在稠泥河边欢悦的。虽然久居烟台,但忘不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忘不了那密密青纱帐似的蕃麦地和绿树掩映中的故乡,忘不了盛夏开的白洋芋花和天蓝色的胡麻花,犹如撒在碧绿翡翠般地毯上的五彩珍珠,美不胜收,还有夏初满山遍野的藨子和割麦时间成熟的莓子,还忘不了可口的美食,过年的黄酒,五月五的凉粉,夏月天的一碗筋道滑溜的锅鲰,冬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糁饭,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的酸菜浆水,更忘不了那一盅罐罐茶(参见拙文《我的乡愁是一盅罐罐茶》)。罐罐茶是秦岭父老们的日常生活血脉相融,既是一种物质享受,又是一种精神慰藉。老年人早起的一罐茶,平易中包含着欣悦,其味无穷矣。俗话说:茶罐捣上,娃娃搞上。那种茶香熏陶中的天伦之乐,自是他处难觅的境界。还有过年时耍烟歌,那耳熟的韵调,依然是我恋恋不舍的乡情,它那么美好的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一个遥远的年代,领略到了先祖们的风采……还忘不了引狮子,耍社火(hu虎),吼秦腔,看大戏,看牛皮灯影子戏,最忘不了的就是乡亲们熟稔的面容和爽朗的笑声……

(罐罐茶)

想起家乡,忆起历史,回想起在故乡虎皮沟度过的如诗岁月,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恩和感动;故乡山川秀水永在游子心中,我无时无刻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nafutia.com/lshg/5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