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遮盖液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877.html
圣高德乐(St.MiguelFebresCordero)
高德乐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七日生于厄瓜多尔国冠卡,洗名方济各。他生来一脚残废,终身负累,但他并不消极。他十五岁时,加入了基督学校兄弟会,他是拉丁美洲第一名在此会发终身圣愿的弟兄,他的会名是米谷。
作为一名会友,他在首都基督学校教了许多年语言文学课,他还编写了许多课本,几乎南美洲各国都采用了他的课本。然而最出色的还是他教要理、教学生初领圣体。在西班牙反神职班的革命过程中他竭尽全力保护圣体免受亵渎。
他生平常说:「我将自己完全献与耶稣,好让祂得心应手地使用我。我愿我写的每一个字,我愿我读的每一句话,我愿我做的每一件事,我在学校所作的一切都能光荣祂。」
他死于肺炎,当时才五十六岁。一九八四年若望保禄二世把他列入圣品。
圣女亚波罗尼亚(St.Apollonia)童贞殉道
圣女亚波罗尼亚是亚历山大人。斐理伯皇帝时代,该城居民迫害信友,暴徒先将两位老年男女处死,他们再将年高德劭的修女亚波罗尼亚逮捕。因她坚持不肯出口侮辱天主的言语,全部牙齿被人打落。暴徒变本加厉,燃起烈火,用火刑威胁圣女背主。她从容就义,自投烈焰中。根据圣奥思定的解释:圣女获有圣神的特别指示,方纵身自投火中,因为按理任何人均无权自促死亡。后世患牙痛病者,奉圣女为主保。
圣尼赛福禄(St.Nicephorus)殉道
安提阿城有一司铎名叫撒布塞,他和一位名叫尼赛福禄的信友,是莫逆知交,但后因事生嫌反目。过了一段时期,尼赛福禄深感悔恨,三次派人往撒布塞处道歉。撒布塞不肯与他言和。尼赛福禄亲往负荆谢罪,撒布塞仍严词拒绝。
不久以后,撒布塞被仇教者逮捕,严刑拷打,不肯背主,被判处斩。撒布塞欣然往刑场,准备为主致命。尼赛福禄闻讯赶往,在路上遇见了撒布塞,双膝跪地,哀求他恕罪。撒布塞心硬如铁,不加理会。尼赛福禄绕道往另一条街等候,再向撒布塞求恕。撒布塞掉首不顾。押解刑犯的兵士都讥笑尼赛福禄,不知他为甚么一定要向一个死囚哀求恕罪。到了刑场,监刑官下令将撒布塞斩首正法。撒布塞意志动摇,口称愿向邪神献祭。尼赛福禄闻言大悲,高声劝他,切勿背弃主耶稣。撒布塞我行我素,不肯悬崖勒马。尼赛福禄泣不成声,对刑吏说:「我也是一位教徒,这个人背弃耶稣,我绝不背弃,我愿代他一死。」刑吏面面相觑,不知应如何处理此事。他们即派人向总督请示。总督下令将尼赛福禄斩首处决。
圣撒比诺(St.Sabinus)嘉诺沙主教
圣撒比诺自幼轻视世物,乐善好施。祝圣为嘉诺沙主教后,与圣本笃交游,奉教宗圣亚加比多一世委派,往东罗马首都,协助大主教圣梅纳扑灭异端邪说。圣人暮年双目失明,但心内充满神光,明察秋毫,并预知未来之事。笃帝拉王欲测验圣人目盲仍能见物的神能,乔装仆人,递杯盘给圣人。圣人执了他的手说道:「这是一双大富大贵的手。」王为之惊奇不已。某日圣人的助理,让仆人进毒酒给圣人,促他速死,自己继任主教。圣人对仆人说:「这杯酒你喝了吧。」仆人大惊后退,圣人从容取杯,一饮而尽,说道:「我把这杯酒喝下,但下毒的人决不会做主教。」圣人饮了毒酒,安然无恙。同一时辰,那助理在三里外,猝然死亡。圣人于五六六年去世,享寿五十二岁。
圣德禄(St.Teilo)主教
圣德禄原籍英国威尔斯。英国黄热疫期内,往法国不列颠尼暂避。七年后返威尔斯传教,圣德出众,为威尔斯著名圣人之一。
圣安斯伯(St.Ansbert)路洪主教
圣安斯伯初任克洛泰王宰相,后出家修道,历任修院院长及路洪主教等要职。他治绩斐然,教务欣欣向荣。后因触怒宫臣,放逐他乡,于六九五年左右逝世。
圣亚都(St.Alto)院长
圣亚都原籍爱尔兰,侨居德国,在奥格斯堡附近森林内独居隐修。巴本非常钦佩他的圣德,拨土地一方,供建造修院。亚都任修院院长多年,修德行善,约于七六O年逝世。
真福玛利亚诺斯各都(Bl.MarianusScotus)
真福玛利亚诺斯各都原籍爱尔兰。自幼热心敬主,长大后弃俗修道。最初不加入任何修院,后从主教之命,在德国入本笃会,其后往李金堡,担任抄写经书职务。他一人抄写全部古经新经原文及注解。他曾一连抄写了许多份圣经,广事传扬。他一面担任这样辛劳的工作,同时勤操苦行,修德立功。玛利亚诺常在夜间工作,院方每日给他预备灯火。有一天,佣仆忘未备灯,午夜想起,急忙持灯往他的抄书室。到了门口,佣仆由门缝窥望,见玛利亚诺照常伏案工作,左手有三股光射出,右手则在抄写,室内光明如白昼。
玛利亚诺的一部分手稿,至今保存在维也纳图书馆。该馆藏有玛氏手抄的保禄书信全文,下附各教父和大神学家注疏摘要,卷末有玛氏亲笔签名。
玛利亚诺在德国南部建有修院一座,很多爱尔兰人,自故乡来,入该院修道。玛氏于一O八八年逝世。
真福欧瑟比柏乐美(Bl.EusebiaPalomino)修女
物质匮乏
西班牙萨拉曼卡(Salamanca)坎塔宾诺(Cantalpino)的胡安娜叶内斯(JuanaYenes)与奥思定柏乐美(AugustinePalomino)于一八九二年结为夫妇,婚后住在一座有三个小窗的小茅屋。他们育有四个孩子:生于一八九四年并在三岁夭折的安东尼(Anthony)、生于一八九六年的多蕾斯(Dolores)、生于一八九九年的欧瑟比、生于一九O二年的安东尼奥,以及生于一九O七年,排行第五的梅瑟,但他在出生数天后夭折。奥思定从没有稳定的工作,每年为拥有辽阔土地的富有地主放牛五个月。欧瑟比在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坎塔宾诺,并在十二月二十日领洗,代母就是她在信中常提及的姑母雅妮塔(Anita)。欧瑟比后来为了唤起富人对贫苦者的善心,并谦卑自己,经常忆述家里当时的贫困,而没有半点羞愧。她在逝世前不久,编写了一本食谱。她在书中要求读者「请为这个可怜的乞丐向天主祈祷,让她可到天上享受永恒的福乐。」
充满信德
大家以为这个家庭必然充满忧伤,但事实并非如此。那里弥漫内在的平安和基督徒顺从天主的精神。欧瑟比的童年非常快乐。她其后写道:「我很珍视我们的小房子,因为我在那里度过童年。我很怀念这房子,称之为我的小帐幕,我的小乐园,我在那里学懂许多美妙的事物……」她记得父亲常教导她和她的姊妹要理和教会训导,而母亲则负责准备晚饭和修补衣服。虽然家里物质匮乏,但充满温情和基督徒德行。他们居住的小房子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所需,但他们的正直和信德精神照亮整个家。一晚,母亲不自觉地说沮丧的话,奥思定以深度的基督徒精神对她说:「如果天主要我们受苦,我们应接受,然后把痛苦献给祂。放心吧,天堂可弥补一切!」欧瑟比忆述,家里有一次连续四天没有面包,仅仅够钱买一小块面包,于是欧瑟比和多蕾斯「兴高采烈地唱着歌去买这块面包」。这些事件经常发生,他们往往多天没有任何食物。她忆述:「我们喜乐而顺从地忍受贫穷。」欧瑟比在五至六岁时,已要帮忙从井里打水。她七岁开始上学。她的记忆力总是比不上别人。赤贫迫使她很早便要辍学。
与父亲行乞
奥思定手部受伤后,失去工作能力。某天,经过一夜思索后,他作出一个使他非常羞耻的决定,就是与欧瑟比离家行乞。她后来忆述说:「我永不会忘记那天早上,那就像一个盛大节日。那天很寒冷,但我感到圣母温暖的拥抱,她说:『快点回来,我会很担忧啊!』」七岁的欧瑟比与父亲出发,就像要参加有趣的活动。他们到各村庄,逐家逐户行乞,谦卑地请求别人布施剩饭,好能在严寒的卡斯提拉(Castille)活下去。这个小女孩感到一切事物也很美丽迷人:麻雀、溪流、村里的教堂和小房子。她最喜欢天上的云,想像白云以外就是天堂。她天真地伸出小手,接受别人的施舍,以美丽的微笑表达谢意。
保姆
欧瑟比在八岁至十二岁在一个本地家庭当保姆和家仆。劳碌工作使她的生活有别于同龄女孩,无法轻松愉快地参加消遣娱乐。可是,这种生活让她准备心灵迎接初领圣体的重大日子。那天早上,母亲还没有唤醒她,她已起床了。「我感到难以言喻的喜乐,我忽然明白并深信我不属于这世界。」她喜爱大自然,郊外草原的宁静让她精神振奋。然而,她是个梦想家。她把别人送赠的几颗糖果留下来,送给其他孩子和穷人。她也作其他小补赎,例如口渴时忍着不渴水,用荨麻擦腿,用针刺手臂等。
在城内工作
坎塔宾诺的工作机会不多,因此欧瑟比跟随姊姊多蕾斯到萨拉曼卡。她很快便在一个家庭当家庭教师,经常带学生到城内和公园散步。这为她是更广阔的新世界,充满各式各样的事物,使她的青年时代更多姿多彩。然而,她不久便想起家来,返回坎塔宾诺的家。母亲虽然温柔慈祥,但家里的经济环境迫使她对女儿说:「你还是跟姐姐回去萨拉曼卡吧。」欧瑟比返回萨拉曼卡,在一家收容穷人、遭遗弃者和长者的收容所当女仆,为不幸的人清洗和包扎伤口。当她看见他们的痛苦和损毁的容貌,便想起童年的一个梦境,梦中她看见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这时十字架像在对她说:「这些灵魂将因着我的伤口得救。」
收容所附近有一座破旧不堪的房子,有个老妇独居于此,已无法照顾自己了。欧瑟比每当有空便探望她,照顾她的生活所需。她前往购物时,常遇到一些在路边玩耍的男孩。她不怕他们,还问他们有没有参加要理课、在家有没有祈祷等等。她出于近乎轻率的纯真,甚至接触军人,与他们交谈,有时送小圣牌给他们。她宣称:「只要可向他们行善,我想我可以勇敢地忍受鞭打或砸石。」
认识母佑会修女
欧瑟比在某主日申请加入城内的母佑会青年中心。她进入青年中心的小圣堂,走到圣母进教之佑圣像前,感到内心有声音向她说:「我愿意你在这里,你将成为我的女儿。」然而,由于贫困,她能成为修女的机会十分渺茫。修女譤请她留在修院作家仆,她在一九一七年十二月第一周到修院工作。她把自己的小包袱放到简陋的床边,便到厨房开始工作,帮忙磨咖啡豆。欧瑟比完成所有交给她的工作,即使受苛刻对待,也经常面露微笑。修女很贫穷。在欧洲陷于世界大战的第四年冬季,萨拉曼卡的气温降至零下十九度。整座房子只有两个火炉,挤满来自低下阶层的女青年、寄宿生和走读生,城市富裕阶层的寄宿生,以及青年中心的孩子。
只为天主而活
欧瑟比忆述说:「我忙于打扫房子,在厨房工作、晾衣服、捡木柴、陪伴寄宿生到公立学校,执行各种差使。虽然工作繁多,但我很快乐,从不感到寒冷。尽管身体疲累,双手因严寒而受伤流血,还长了冻疮,我也没有不悦。相反,我很高兴,因为我有东西可献给上主。我喜乐地履行所有工作,希望借此为自己赎罪和拯救人灵。」罗莎阿朗索(RosaAlonso)当时还是个孩子,她长大后忆述说:「欧瑟比来到修院时,我是那里的学生。我和同伴出于孩子的好奇心,在她从操场的井里打水时走近她。我们问候她,她也向我们问好。我们很快给她的温柔、平安和喜乐吸引,以致每天早上回校时也寻找她的踪影,听她说话,观看她的神情。」她说话直率、信念坚定,女青年喜欢听她说话,受她吸引。当时一个女青年尤尼亚桑切斯(EugeniaSanchez)日后忆述说:「我和一班寄宿生要清理饭厅。来到厨房后,我们只想听欧瑟比柏乐美说话,修女助理问我们说:『为甚么你们每次去厨房也这么晚才回来?』我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去听欧瑟比说话。我们知道她活在天主内,并只为天主而活。』」
我们从欧瑟比的作品,得知她的生活充满困难。「我与修女一同生活时,心里面对许多矛盾……我不知道是否能实现梦想,成为修女。我曾对妈妈说出这个想法,但她不断对我说,透过婚姻生活也可作个好人、服侍天主……虽然我不喜欢世俗,但有时也受世俗吸引。」后来,出人意表的事发生了。欧瑟比在八月获准回家。她在假期聚集坎塔宾诺的孩子,让他们在草地围坐她身旁,为他们唱歌和说故事。
母佑会备修生
一九二二年一月三十一日,欧瑟比获取录为备修生,但没有甚么物资带进修会。虽然母亲起初反对她的圣召,但后来也允许她加入修会,并说:「到天主指定给你的地方吧……」女青年一般要到巴塞隆纳沙利雅(Barcelona-Sarria)准备接受初学培育,但修会要欧瑟比留在萨拉曼卡,接手处理厨务。她写道:「我在萨拉曼卡度过备修期,喜乐地从事所有委派给我的工作……我清洗亚麻布时诵念十五端玫瑰经,把一切献给圣母。我走在街上时,如果经过圣堂,便会想着圣堂里的圣体柜,神领圣体。如果时间许可,圣堂亦有开放,我便会进去,至少逗留片刻。」最后,她向安多尼亚修女(Sr.Antonia)道别,此后没有再相见了。
初学期
一九二二年八月五日,欧瑟比领受母佑会会衣,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初学培育。她当时的两个同伴忆述说:「欧瑟比在首年获派在花园工作,她很天真单纯。有时我们嘲笑她的天真,但她从不介意。」初学师塞瓦莱修女(Sr.Serravalle)曾建议她借助书本默想,但欧瑟比很惊讶,问道:「书籍为默想是必要的吗?」初学师问她:「你有其他方法吗?」她答说:「只要看见橄榄树和任何其他植物,也足以让我默想天主。」
一九二四年复活节前夕,即欧瑟比于八月发愿前数月,她赶着从地窖的楼梯走上地面时,给围裙绊倒了,手上的瓶子全部跌碎,一块大碎片割伤她的前臂,切断静脉,流血不止。这个初学生的性命危在旦夕,领受了临终圣事,非常痛苦,在生死边缘徘徊两个月。如果有人问她病况,她便亲切耐心地答说,她在奉行天主的旨意。她最后痊愈了,但没有获准发愿。她平安地回应说:「我很平安,因为我只愿奉行天主的旨意,祂知道甚么为我是最好的……然而,我真渴望成为修女,甚至愿意一生负责扫落叶。」长上见她完全顺从天主的旨意,深感惊讶,决定批准她发愿。一九二四年八月,她向上主宣发初愿。
巴尔韦德
欧瑟比修女发愿后,被派往巴尔韦德(Valverde),她成为修女后只曾在这里生活。自一九二五年直至她逝世,她的长上是殉道者真福卡门莫兰诺(CarmenMoreno)。巴尔韦德是西班牙西南部的偏远小镇,是伊比利半岛(IberianPeninsula)的采矿区,四周围绕着高山丘陵。欧瑟比与一个初学生道别时说:「我们应该成圣,其他所有事情都是浪费时间。」一九二四年八月,她抵达新会院,负责当厨师、守门人,也管理洗衣房和担任青年中心助理,而长上则与另外四位修女在学校授课。欧瑟比修女在这里就像在萨拉曼卡一样,同样懂得如何吸引和娱乐孩子。她在主日下午安排各式各样的游戏和要理讲授。最初,女青年认为欧瑟比只是个样貌平庸和沉闷无趣的修女,但很快便给她迷住了。女青年簇拥着她,欧瑟比只会向她们谈论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圣母、圣人、传教区和天堂。她与青年谈及玛利亚玛沙利罗(MaryMazzarello)、鲍思高神父、为奇瓦洛斯人(Chivaros)及中国人推行的传教工作。她把初学期读过的圣人传记,向青年讲述。这些女青年喜欢这位单纯的修女所表现的热诚和信念,因此在平日也来到青年中心。她的谦逊和仁慈使她们不知不觉受圣德的吸引。有个青年中心的旧生作证说:「我在青年时代到青年中心时,已认识欧瑟比修女。我很快察觉,这是个完全属于天主的人。她既单纯又谦逊。」一天,长上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些女孩为了争着帮忙欧瑟比修女而争执起来。小女孩约瑟法(Josefa)解释说:「长上修女,她是个圣人啊!」
女青年很喜欢青年中心和所有修女,以致有天晚上,钟声响起时,大家也不愿离开,四处躲藏起来。修女们游说她们回家而无功而还后,长上派欧瑟比修女劝说她们。青年听她的话,顺从离开,使其他修女感到诧异。数年后,这些女青年有许多成为巴塞隆纳沙利雅的母佑会备修生。新任省会长科维修女(MotherCorvi)问她们说:「你们从哪里来?」「我们来自巴尔韦德。」「巴尔韦德有甚么特别?为甚么你们有这么多备修生也来自那里?」她们答说:「当地修院有个管厨房的修女,虽然患有哮喘,但经常为青年讲述简单有趣的故事。」
行奇蹟者
最初,学校的孩子、青年中心的女青年全都这样形容欧瑟比修女:「个子小、面容苍白、瘦削、沉闷无趣,双手巨大,还有个难听的名字。」可是不消数天,她们都奔跑着找她,主动帮她工作,听她说话。天主藉著这位谦卑的仆人,向各式各样的人赐下伟大的恩宠。
省会长科维修女到巴尔韦德会院进行例行探访。欧瑟比修女预先知道她的来访日期,因此撒下菠菜种子,期望省会长来访时可种出新鲜菠菜,供省会长和其他修女享用。可是,由于没有下雨,省会长抵达时种子才刚刚发芽。卡门贝格(CarmenBeguer)作证说:「欧瑟比修女到园子里说:『上主,如果你过去数天下点雨,我今天便知道该做甚么菜作午饭了。』」这时,她想起锅子在煎东西,便赶回厨房里。她再返回园子时,菠菜已完全成熟,科维修女和其他修女也可享用新鲜菠菜。
有个工人曾在修院的枯井底部挖掘,碰巧移除一块石头,井水汹涌流出,几乎把他快淹没,他赶紧大声求救。欧瑟比修女见状不知如何是好,便把自己佩戴的十字架掷下去,对工人说:「拿着!」井水忽然止住了。工人从井底爬上来,把十字架交还欧瑟比修女。当时在旁边观看的小女孩格雷亚(Gregoria)要亲吻十字架,修女对她说:「格雷亚,留着它吧……有天你会用得着的。」多年之后,格雷亚的丈夫从梯子失足跌倒,弄碎脊骨。她想起自己一直小心保存的十字架,便飞快把它拿来,亲吻它,用它扫过丈夫断裂的脊骨。翌日早上,她丈夫已能坐在床上,甚至下床行走了!
一天,女青年珍维瓦(Genoveva)对欧瑟比修女说,她父亲很沮丧。他经营一座旅馆,但身为教友,他无法忍受旅馆内亵渎和邪恶的对话。一次,有人在唱淫亵的歌,他上前制止。于是客人全部离开,不再光顾他的旅馆了,使他和家人陷入困境。修女说:「放心吧,他们会回来的。我会为此祈祷。」他们真的回来了,珍维瓦后来也向修女道谢。
当地盛传有关欧瑟比的事件和轶事。当她在处理日常工作,在园子里晾好已洗涤的亚麻布,或在厨房削马铃薯皮时,有许多修生、修女、神父和女青年前来请她指点迷津。她静心聆听所有人,规劝他们,有时还预告他们的未来。她安抚他们,鼓励其中一些人坚守圣召,指导他们辨别真正的召叫。有人问她为何知道这些事,她便引用鲍思高神父常说的话:「我梦见的。」
她并不靠读书获取知识。她每天阅读基督苦难史的简略本和苦路默想,但或许她难以熟记十四处。或许欧瑟比记不清痛苦五端的次序,但她默想主的五伤时会神魂超拔。她也鼓励别人默想五伤。
深度灵修
欧瑟比修女在她的书信中流露圣德的真正意义。在致德兰韦凯诺(TeresaVizcaino)的书函第七十九号(参照本笃会会士博纳诺(M.G.Bonano)编篡的书信),她写道:「真正的圣德不在于瑟缩一角祈祷,也不在于严守纪律或作伟大的事,全都不是。真正的圣德在于弃绝,在一切事上跟随团体生活,并尽忠履行本分。在这里,我们必须寻求圣德,我们的工作要出于纯正意向,以取悦天主,还要透过克己吸引许多人心接近祂,使他们悔改和敬爱天主。」就像鲍思高神父、玛沙利罗修女、真福卢华、真福李纳德、莫兰诺修女或德肋撒瓦尔塞修女及慈幼大家庭许多其他成员,欧瑟比修女重视身体力行,她的学生明白她所说的话。她们知道她如何祈祷,是个伟大的圣人。
她成为修女后,只曾在巴尔韦德生活。她一直忠于个人成圣和拯救人灵的理想,善用每个机会。她的书信显露她对成圣的渴望,她热心于此,亦为此请求别人为她祈祷。
据本笃会士曼纽尔博纳诺神父(Fr.ManuelGarridoBonano)所述,她教授要理的题材是主在圣体的真实临在、感恩圣祭和领圣体、七件圣事、基督圣伤、作圣母的奴仆、玫瑰经和传教工作。修会的法定长上(MajorSuperior)蔑视她的一些敬礼。意大利尼萨(Nizza)母院的长上问她说:「如果我们称为圣母进教之佑孝女会,怎会是奴仆?」她的答复清晰有理:「成为圣母的奴仆,可深化我们与圣母的母女关系,意思是我们要彻底贫穷和放下自我,甚至弃绝我们在教会内行善工的功劳,那么圣母可随她意愿任意运用。犹如奴仆并不拥有任何事物,甚至生命也不能自主……」曼纽尔神父忆述他旧生的谈话内容。他们在回忆欧瑟比修女值得效法的生活和摰诚的谦卑,他的旧生不断说:「欧瑟比修女是个圣人,伟大的圣人。」
国家和教会的祭品
一九三O年代的西班牙赤色革命(TheRedRevolution)及所带来的巨变,起初遥不可及,但很快迫近眉睫。城内许多修女要弃下修院,成为难民。修生也要回家。国家和教会面临严峻考验,欧瑟比修女心里下了一个重大决定:为国家的得救,把自己奉献给天主作为祭品。
一晚,卡门莫兰诺、欧瑟比及其他修女正在画室闲谈,突然一楼欧瑟比的房门传出响亮的叩门声。她举起十字架到楼上去,把房门打开。其他修女接着听到挣扎声和身体滚下楼梯的声音,然后一片沉寂。她们看见欧瑟比躺在楼梯下,全身瘀伤,手里紧握著十字架。当她诵念「至洁圣母,始胎无原罪者」,袭击者便立即逃去无踪。她曾向卡门修女透露,她已为西班牙的得救奉献自己作为祭品。
获接纳的祭品
上主接纳她的奉献。她在接下来三年承受剧烈的痛苦。她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五年期间的所有书信中,竟然没有提及任何痛苦,而是满溢难以言喻的天上喜乐。她的哮喘恶化,痛苦不堪。其后,长上卡门修女到欧瑟比床边探望她。她看见这位病重的修女惊慌地睁大双眼,定睛注视前方,就像看见某些东西。长上问她:「你看见甚么?」欧瑟比答说:「许多……许多血啊……是很接近我那位所流的。」卡门修女明白了,低下头来。这个预言其后真的实现了。她和安普鲁卡内尔修女(Sr.AmparoCarbonell)在一九三六年九月六日遭红军枪杀,两位修女于二OO一年三月十一日荣列真福品。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欧瑟比修女的病况急转直下。两日后,一众修女围在她床边,她开始说话,就像在说遗言。有一刻,她动也不动,大家以为她逝世了。可是数分钟后,她醒过来,面容安详,焕发神采,就像看见了不寻常的事物。她说:「我无法形容,毕竟圣保禄也办不到啊。」欧瑟比修女的心灵和双目转向天上,在一九三五年二月十日清早把灵魂交付给天主,享年三十六岁。她们把她的遗体安葬于学院的小圣堂,群众拥来瞻仰她,还用玫瑰念珠和其他圣物碰触她的遗体。虽然当时整个市镇受社会主义者统治,但全体市民都前来向她致敬。青年中心的女青年盛传,欧瑟比修女曾预告在她的葬礼上,会敲响喜乐的钟声。这不可思议的事件真的出现。葬礼队伍开始进发时,有个女婴逝世,祭衣房主管按习俗敲响喜乐的钟乐。欧瑟比修女安放于一个锌制灵柩,葬于巴尔韦德的墓地,期待「光荣的明天」。
她的书信
卡门莫兰诺修女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五年间,是巴尔韦德母佑会学校的长上。她煞费苦心收集欧瑟比的八十八封书信,结集成书,其中大部分是写给父母的家书。这些书信是她最宝贵的遗产,显示她对圣经的认识,使人惊讶,因为她只曾接受很少正规教育,繁重的家务也导致她没有很多空余时间,加上在那个时代,欧瑟比修女这种从事卑微工作的修女,很难有机会拥有一本圣经。她的书信是真正的要理教材,显露她如何致力成圣,热爱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