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5325442.html
来源:多彩贵州网
“我们的村子,位于册亨县万重山景区。万重山风景美、空气好,靠的就是成片的树林。”册亨县冗渡镇慢纳村村主任向记者推荐。
每天,李邦坤处理完村里日常的事务,都要询问护林员当日的巡山情况,是否有火灾隐患,是否有人伐木盗林。
曾经的慢纳村土层浅薄,陡坡地居多,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方。经过十几年的植树和保护,如今,慢纳村已有公益林亩,村森林覆盖率达64%,村民们也靠着生态种养殖脱了贫。
“万重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我希望景区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我们村的乡亲们就能吃上‘旅游饭’了。”李邦坤认为,这一切前提是,让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我这个村级林长责无旁贷。”
记者从册亨县林业局获悉,林长制让当地林业发展有了扎实的制度靠山,确保当地的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区一域都有人专管,每年林业综合价值达95亿元,带动10万林农增收致富。
图为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与苗侗风格建筑相互交错,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朱守剑摄)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是首批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明确要“健全山林保护制度”。年,国家林草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贵州省建设长江经济带林业草原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加快推进贵州省“林长制”“巡山制”。随后,“实行林长制”被写入了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年9月17日,贵州省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以“森林扩面、林分提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总目标,以“护林、造林、用林、活林”为重点任务,构建林业发展新格局和森林管护新机制,为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桃源村如桃花源般诗情画意(牧之摄)
新体系、新格局。贵州设立“双总林长”,由同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分管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作的同级政府负责同志共同担任;并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省、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林长制。
新职责、新定位。贵州明确了各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的职责。下级林长对上级林长负责,上级林长对下级林长负有指导、监督、考核责任。同时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解决森林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林业改革发展重大决策,搭建起了部门联动平台,明确定期开展五级林长植树活动、各级林长“巡山护林”活动、设立林长制公示牌等新机制。
通过活绿用绿,贵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林下经济、林农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鼓起群众的钱袋子,集体经济增收,振兴了乡村发展,闯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新路子。
在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曾经“石化、山秃、水枯”的海雀村早已不复存在,重生的“海雀”,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5%提高到77.2%,万亩林海随山峦连绵起伏,墙、青瓦、翘檐的黔西北民居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水泥硬化过的路面在树木和民居之间时隐时现。
每年秋天,海雀村苹果成熟,大卡车开进村里,载满一筐又一筐的苹果离开,采摘、搬运苹果的乡亲们充满了喜悦。
“今年苹果还没长成熟就被订购完了。”海雀村的林长文正友说,他们将苹果园毛收益的10%作为土地入股农户分红、15%用于支付务工费用,“村民们都说,这是‘摇钱树’啊。”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的护林员们一代又一代守护着他们的华山松林(记者杨昌鼎摄)
绿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贵州大山中的村村寨寨,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利共赢,探索出一条“两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建设出了生态美、百姓富、产业优的“生态家园”,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贵州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孙吉慧表示,下一步,贵州将继续全力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扩面提质增效、森林资源监管能力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工作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新时代新赣商新篇章
审核:徐华健
责编:杨建友
排版:黎梦洁
贵州省江西商会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