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月考
考试时间为分钟,总分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3)《琵琶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琵琶曲弹奏过程中,短暂的停止带来了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经过刻苦努力,获得古诗文知识竞赛大奖,你对他表示祝贺,以下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B.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极端功利主义是犬儒社会的一个明显特征,在犬儒主义弥漫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还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真话感兴趣,把他们当社会良心来尊敬。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看穿了和讨厌起说真话的人来,嘲笑和咒骂他们是用心不良的“臭公知”。①他们说真话,无非也就是说出一些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又无法说穿的事情②人们对假话、欺骗变得习以为常,既不相信,也不愤怒,抱定“难得糊涂”,只当没有这么回事③大多数人都抱着“看穿”的生活态度④少数坚持说真话的人仍然在发出他们的声音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哲学何以教人高贵邓安庆①哲学常常被人误认为“无用”之学,空洞玄乎,说它既不带来“面包”,也不赐人“长技”,既不令人“富贵”,也不助人“升官”。而一般哲学老师最怕人问的问题,据说就是学哲学究竟有何用?这实际上是长期被灌输的“假哲学”留给人们的“偏见”。②世上只有“乞丐”才需要别人“带给”他面包,正常的人依靠自身的“雕虫小技”就能取得,何劳“哲学”之“大驾”?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只定位为获取“面包”,他确实不需要来糟蹋哲学。但凡一个人有更高一点点的追求,什么“长技”、“升官”和“富贵”,虽不用哲学也可成之,而若有哲学襄助,定将让其取之有道,得之无愧,这也是无需申论的常识了。哲学尽管不是“技术”,却能助人以“长技”;哲学虽藐视一切“升官之道”,但能教导真正的“为官之道”;哲学耻谈“富贵”,却能教人何以“既富且贵”。③人之“贵”全然不在于他的面包,官位和财富,而在于他的知识,才华和教养。而真正的知识、才华和教养的获得,非有哲学不能成。哲学既不教人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算术之知”,亦不求解“太阳晒石头热”这样的“物理之知”,它只引导你探索真知何以为真知,即一个能称之为“真知”的“知”何以为“真”的标准或“道理”,因而,哲学的知识乃是对“真理”之判准的探索,它实际上已经内在地转“知”为“智”了。于是,哲学的“知”基于“科学”的“知”,但又超越甚至“高于”科学的“知”。所谓“超越”就是“跨越了”具体科学知识的狭隘“界限”,具有了“世界性”和系统性,正如“物之理”是物理学的知识对象一样,哲学的知识对象是“知识”本身,因而是知识它自身的那个“世界”或“体系”;所谓“高于”,不是说哲学的“知识”在“天上”,而是说它是一切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上的具体知识的“根基”或“基础”,体现为对科学本身所“不知”和“不思”的所谓“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之“理”的探究与阐明,这种探究与阐明或许不能成为人人同意的“知识”形态,但却构成我们一般去求取真知的普遍有效的方法论。所以,就此而言,只有哲学才有可能使我们具有“真知”,即对“世界”(万有)之“第一原理”之理的知,这样的普遍的知才有可能使我们具有超越狭隘、跳出自我而从“世界”与“人类”视野来思想的“才华”和“教养”。只有具备这种普遍化的视野和心胸,人才具有“人类”的高贵性。④一个人“才华横溢”,本事大得不得了,不是说他“力大无边”,“无所不能”;一个人知识广博,见识高远,不在于他“无所不知”,“无见不识”。人的知识、才华和教养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力与判断力。如果一个人有“知识”,却判断不了“是非善恶”,那他的“能力”与“才华”不但不能助其以贵,相反地却要助其以恶。所以,真正有才华的人会启动其“判断力”,对人类面临的一般问题能做出正当的判断,对人类一般行为法则能够承认,知道如何正确区分何者“能为”何者“不能为”,何种“该为”何者“不该为”,随之能够“自我立法”,杜绝做“不能为”“不该为”之事,而对“能为者”尽其力做好,对该为者尽其才达于至善,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才华。因此,真正的才华不仅是个“转知为智”的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转智为德”,以德去恶扬善,这样才有真正卓越的“教养”与高贵。⑤人们需要哲学,实际上就是希望哲学能将其引向这种通往高贵生命的自我造化的道路。因为并非每一种天然的哲学爱好能最终成就一种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从来不能作为一种名词,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或“意识形态”灌输给谁,哲学之能受用,根本的是要把哲学作为一个动词,作为一种“务本”的思想活动而融化到人的血液中,变成其精神或灵魂的品质,从而对生活形式乃至生命进行“自我塑造”。哲学作为这样一种精神或灵魂的自我塑造的活动,需要得到专门的训练(有删改)3.第①段中的“假哲学”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根据文意可以做出的推断是()(3分)A.“哲学究竟有没有用”,这是一个带有偏见的问题,哲学老师也无法作答。B.哲学对于一个人追求“长技”、“升官”、“富贵”来讲,是一种对立的存在。C.哲学需要我们从自身出发探索世界,但最终是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高贵。D.除了天然的哲学爱好者,人们要成就真正的哲学都必须要得到专门的训练。5.为第③段画线句找一个例证,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C)(2分)A.郁达夫的《故都的秋》B.关汉卿的《窦娥冤》C.苏轼的《赤壁赋》D.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6.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人对于自己生活目标的定位要高远,满足于温饱只是“雕虫小技”,是对哲学的糟蹋。B.人的高贵与面包、官位和财富没关系,而在于知识、才华和教养,这些依赖哲学成就。C.哲学对于科学知识的超越不是凌驾,而是进一步对之进行探究与阐明,以此求取真知。D.一个人“才华横溢”表现在要具备正确的思想力和判断力,“知”、“智”、“德”兼备。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一个人的终结陈思呈①我到莲村的时候,主人秀姐让我晚上别出门,说这两天村里有老人去世。②在这个户口人数人的小村,死了一个人,会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果然走到哪都听到有人在说这件事。死者是品福叔的母亲,晾衣服时土墙突然倒了,被一块石砖砸中后脑勺。虽说突然,但她七十多岁了,尚来不及反应就完成了死亡这件事,大家都认为这是老人的福气。③大家帮品福叔总结了心声:“七十多了,能出客厅,也算心安。”④“出客厅”在吾乡农村是一件大事,表面意思是,去世后尸体停在大家族的客厅里供子孙亲戚跪拜,深层含义是,“出客厅”才能在死后见祖宗。占彬奶奶强调“出客厅”这事的重要性:前几年,四十出头的镇锐嫂说头疼,但还是提着一篮脏衣服到池边洗,等到人们发现时,她整个人栽在池塘里,洗一半的衣服还在水面漂。按说四十出头就去世了是不能“出客厅”的,但镇锐嫂生了两个儿子,“有红根”,所以村民还是同意她出客厅,算是例外。⑤不能“出客厅”的都有哪些情况?占彬奶奶和几个老人暖昧地笑,仿佛是个不方便多说的话题。她们打笑低语了几句,决定向我介绍一种方便讲述的情况:“在医院里断气的也不能出客厅!前几年义林他爹就是在村口那边办的,临时在路边搭个屋寮,办了七天事。医院断气的。”她们不寒而栗:“要是二三十年前就惨了。典义他爹去世前天天喊,拿支枪打死我。拿支枪打死我。医院。”⑥这下我迅速明白了,肯定是痛得没法忍,医院打止痛针,医院医生必然会让住院,医院里断气。那时候的止痛手法很少,到了兴利伯的媳妇,据说生的是和典义伯一样的病,却幸运地知道吃“白药”(其实是鸦片)可以止痛。兴利伯也在闲聊的人群中。他描述当时买白药的曲折:要与多人接头,刚去一个约定地点,电话马上让他去另一处,每次都要跑十来个地点,才买到珍贵的一点。兴利伯的媳妇弥留的时间特别久,“不肯走。”有经验的人劝兴利伯,这情况下,床顶不能盖着蚊帐,蚊帐压住了她的魂。兴利伯就去收蚊帐。蚊帐一收,果然他媳妇就停止了呼吸,“真的就有那么神,”兴利伯说,似乎是释然,又似乎是茫然:“早知道这么神,就盖多几天了。”⑦葬礼仿佛一种细菌。远远路过也很不安。远远瞥见“客厅”里坐着些喝茶的人,长短交错的哀乐盘旋不去。乡间的葬礼不需要有人描述她的一生,七十多年的短促悲欢不值一提。万事不管,只要能“出客厅”。出客厅是最好的告别,在这里离开,另有一个热闹的世界在迎待。由于死亡,她获得另一个陌生人的敬畏。⑧晚上,就算秀姐不叮嘱,我也不敢出门。我以为这会是一个肃穆悠静的夜晚,但晚餐还没结束,便有左邻右舍像以往那样,不敲门直接来窜门。⑨占彬奶奶说她的孙女今年四岁,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俊生奶奶马上表示反对意见:“才四五岁就读书,读到嫁人,要用掉几担钱?”占彬奶奶藐视了俊生奶奶的无知,并指出某某家的孙女也是读过幼儿园的人。俊生奶奶激动地表示绝不可能。她们在一声比一声更高的争执中获得秀姐的公正认证。秀姐说此事属实。占彬奶奶赢了,俊生奶奶讥讽她说:“别人家的事你记得那么清。”⑩然后她们讨论了村口修桥的事,“筹了70万,还修不了一个桥墩。”她们说。河上其实是有桥的,但这条桥是邻村南村修的,叫南村桥,莲村村民走南村桥时,就要经受南村经年累月的欺负。?南村和莲村两者间那截路,种了南村的竹林。有些竹子倒在路中间,莲村人为了过路收拾一下,南村人马上冠以偷窃之名,“要龙要虎”。如此种种,让莲村人渴望一条自己的桥。建桥的筹钱和申请经过了漫长的斗争。捐钱的数额是村民自愿,起点一千元,但两千元以上则名字可以刻录在桥头的石碑上。随后进来串门的更昌叔,慷慨地表示,他是“瘦猪拉硬屎,也要捐两千。”因为不能让子孙在石碑上看不到自己的名字,那就输了人。?他们还帮秀姐分析了家里两只母鸡突然死去的原因。应该是突然淋了大雨着凉之故。说到母鸡的死亡,他们又谈起刚去世的品福叔的母亲。这里他们不再感慨能出客厅的平安,他们讨论葬礼的细节,外出的女儿带回来多少钱,儿子怎么安排,这葬礼的排场在村里属于哪种程度。若不是这个话题,也几乎让人忽略了隐隐传来的哀乐,哀乐在这7天里24小时是不停顿的。?晚上村里没有路灯,从窗口望出去什么也没有。客厅里那些主题飘忽的争吵让人眷恋,以至于当夜深了,他们一个个起身离开,似乎比品福叔母亲的去世更让人惆怅。这是我到莲村的第一天晚上。(有删改)8.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人物的情感。(3分)9.第⑦段画线句语言很有表现力,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10.文章围绕品福叔母亲的葬礼展开,但是⑨—?段写了看似与之不相关的几件事,请分析其作用。(4分)1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请结合本文内容对此进行评价。(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①,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②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③夜景,为余浩叹。注释: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建封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②紞如:击鼓声。③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建造。12.本词的词牌为()(2分)A.雨霖铃B.永遇乐C.水龙吟D.扬州慢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雄奇瑰丽B.平淡自然C.含蓄委婉D.旷达超脱14.后人评价本词“以理化(化解)情,不为物役”,请结合画线句对此进行赏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①道童,字石岩,高昌人。以世胄入官,授直省舍人。调信州路总管,移平江。②平江征夏丝二万二千余斤,岁立三限收之,吏衎缘为奸。道童改定旧法,甫六月,而夏税已竣,吏弊遂除。岁旱,道童遣属吏勘灾,戒之曰:“吾辈为民父母,听其啼饥,可乎?既履亩,必以实阅。”廉访使朵歹闻而贤之。有与道童不合者,告其以妄言凶岁诳朝廷。于是遣御史乘传至,鞫其虚实。时道童已擢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达鲁花赤,逮至平江,御史按其事,则告者皆妄语,乃谴告者,复还道童官。
③至正十一年,诏仍以平章政事行省江西。是年,江州土贼蜂起,道童素不知兵事,仓皇无措。左右司郎中普颜不花曰:“今贼势冲突,城中无备,万一失守,奈何?有章伯颜左丞者,致仁居抚州,其人知军务宜礼请之使署本省左丞事专任调遣军旅庶几事可济。”道童从其言,伯颜亦欣然为起曰:“此正我报国时也。”至则设守御计甚悉。
④明年正月,湖广陷。二月,普颜不花将兵援江州,至石头渡遇贼,战败。道童闻之大恐,即怀省印遁走。普颜不花还,与章伯颜婴城固守。后数日,道童始自南昌民家归。三月,贼围城,道童素恤民,故多为之用。又用章伯颜计,密召死士,面涂青,额抹黄,布衣,黄衣为前锋。别选精锐数千为中军,命万户章妥因卜鲁哈歹领之。夜半,开门击贼,贼惊以为神,遂败走。章伯颜寻以疾卒。
⑤十八年夏四月,陈友谅复攻江西,时平章政事火尔赤与道童不相能,又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道童亦弃城退保抚州,贼追至,遂为所害。
⑥事闻,赐谥。节选自《新元史列传》(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⑴甫六月________⑵与章伯颜婴城固守________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⑴御史按其事()A.控制B.巡视C.安置D.查究⑵又贪忍()A.忍耐B.蛮横C.狠心D.容忍17.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4分)(一处一分。)其人知军务宜礼请之使署本省左丞事专任调遣军旅庶几事可济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9.概括道童这一人物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20.选出下列谥号中最适合填入文本第⑥段中的一项是()(2分)A.忠烈B.文正C.忠武D.文恭(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送武进龚明之官序南唐徐铉①古人有言,士君子志竟既立,名誉不闻,盖朋友之过也。呜呼!予於龚生有之。始予居献纳之地,生已为赤县尉。尝窃议谓生宜参谏垣宪府之任,而未果拔茅之志,遽为赋鵩之行。生不旋踵亦左授天长用武之地。朝廷置建武军于其所,使为将者治之,习兵与儒,其志不通也。处长与佐,其势不钧也。军市之征,日困於民。王泽之流,不被于俗。及生之至,官联始举。删烦革弊,丕变旧风。逾年告归,举邑之民,相率遮道不听去。乃潜匿佛庙室中,耆耋辈索而获焉,扶之上车,拥之而还,竟不得已中夜而遁。异哉!遗爱之风若此,考功之吏弗闻。丙寅岁,予避兵于池阳,遇生侍亲郡中,勉之东下。是时甘泉有烽火之急,天子下哀痛之诏。予谓生必自致青云之上,以解天下之倒悬。而出入三年,始为武进宰。噫!非朋友之过乎?②尝试论之曰:才不才在我,用不用在时。道之所存,其人乃贵。功名宠禄,何足算哉!苟泽及于民,教被於物,则百里之广,千室之富,斯可矣。与夫扬孟之徒,坎坷闾巷,垂空言于後世者,不犹愈乎?行矣龚生,苟有良田,何忧晚岁。赠言之要,其过此乎?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A.乎B.耶C.焉D.矣22.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人立下远大志向,但是声名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扬,大概是因为在交朋友上有过失。B.龚明任期满了之后,按照惯例归去,但是当地百姓不舍得他离开,最后他选择留任。C.作者认为龚明以实干恩泽百姓,比“扬孟之徒”更有意义价值,不必在意声名显赫。D.作为一篇赠序,作者对自己的写作水平非常自信,认为没有其它的赠序能够超越它了。23.从句式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4分)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三作文(70分)25.作文这是一个越来越喜欢“搞笑表达”的时代,人们觉得用搞笑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字。历史文章列表上海高考范文
上海高考人物传记文言文复习宝典
—三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
高考
一模范文(16区,篇)
重磅!届高考二模范文!全网最全范文篇!
上海高三二模范文(16区,87篇)
高考真题
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考真题
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考真题
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
年上海一模试卷合集
届高考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语文期中
高考语文
年上海高考一模合集
高考语文
理解性默写句
高考语文
年上海高考二模合集(含专题汇编)
文言文
语气助词
文言文
特殊句式
文言文
常见语气词
文言文
常见通假字
部编版高一
文言诗文背诵篇目
参考答案:1.(1)竟无语凝噎、雨霖铃(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1)B(2)D3.空洞玄乎的学问,无法在生活中发挥任何实际作用的东西。4.C5.C6.A7.首先批驳了认为哲学“无用”、无法带来实际好处的看法,引出了“哲学教人高贵”的论点。(1分)接着指出人之“贵”在于知识、才华和教养,而这些依赖于哲学(1分),然后从哲学教人“转知为智”和“转智为德”两方面阐释了哲学的作用。(2分)最后进一步指出,哲学是一种精神或灵魂的自我塑造活动,应该得到专门的训练。(1分)8.从“果然”、“真的就有那么神”(人物语言描写)中读出兴利伯对“蚊帐压住人的灵魂”这一说法居然应验的震惊(1分);从“释然”中读出兴利伯对妻子终于彻底摆脱病痛折磨的自我安慰(1分);从“茫然”“盖多几天”中更读出他对妻子去世的难过不舍。(1分)9.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葬礼”比作“细菌”(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品福叔母亲去世这件事在村庄里传播之快(1分),和围绕葬礼这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带给所有人心里的神秘、敬畏和恐惧不安之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葬礼中一些陋习和人们愚昧无知的批判和不满。(1分)10.这几段中分别写了以下几件事:占彬奶奶的孙女要不要上幼儿园;莲村村民为了不受南村人常年的欺负,筹钱建桥;并不富裕的更昌叔为了让自己子孙在桥碑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慷慨捐款建桥:分析秀姐家母鸡突然死去的原因。(2分)这些事情看似与葬礼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从更多的角度展现了乡村的特点:依旧存在着落后愚昧的种种陋习,恃强欺弱,家族利益名誉至高无上;当然,新的进步的思想也开始产生等。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批判和期待,也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2分)结构上承接上文“我”的感受,开启下文对葬礼的更深的思考。11.示例:费孝通的话很好地概括了乡村社会的特点,(1分)。“无法”指的是在乡村事务的处理中,主要不依靠法律的规则,而是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习俗礼仪,也就是所谓的“礼治”(1分),但这种“礼”既有它温情的一面,更有它野蛮无知的一面,甚至可以“杀人”。这种“礼”几乎是扎根于村民们的血脉里(2分),如文中典义的父亲为了死后能“出客厅”,医院;又如南村修建的桥,就归南村人私有,莲村人要过桥就必须受到南村人的欺负等。(1分)12.B13.D14.在画线句中,作者将燕子楼遍寻“佳人”不遇、“天涯倦客”怀乡之思所生发的悲凉、人生无常的情感,用理来化解,将这种悲凉无助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1分)。虽然世间万物瞬息生灭,本是无常,但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作者由今日的自己在燕子楼上思盼盼,想象日后的别人也会在黄楼上凭吊自己,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此,自怨自艾。(2分)至此,将自身的感慨推向无穷无尽的人生宇宙,摆脱了一时的悲凉伤感,获得心灵的超越与超脱。(1分)15.⑴刚、才⑵围绕16.⑴D⑵C17.其人知军务/宜礼请之/使署本省左丞事/专任调遣军旅/庶几事可济18.有与道童关系不和睦有过节的人(1分),用谎称荒年欺骗朝廷来告发道童(2分),于是朝廷派御史乘驿车前来(1分),审问事情的实际情况(1分)。19.管理有方:改旧制,除吏弊;一心为民:勘灾情,关心灾民疾苦;不懂军事:遇到军情紧急只能暂时躲避;善于用人和听取好的意见:平定江州土贼、江州用计突围等。20.A21.D22.C23.整散结合(反问句式)(1分),强调只要自己有才华,追求自身品德的高洁,不必在意那些功名富贵,只要是对百姓有益的,不必在意官位有多大多高,实干比空言好,表达了作者对龚明的赞赏和前往任职的美好祝福与鼓励。(2分)读来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朗朗上口。(1分)24.表达对龚明为官才能和政绩的肯定与赞赏;对龚明远行任职的祝福与鼓励;对自己未能尽到朋友之力的遗憾与自责;对真正有才能和高尚德行的人得不到重用的不满与愤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