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型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16.html
企业家的执着追求慈善家的爱心奉献
——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著名农民企业家、
慈善家、湖南东富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王日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莺飞柳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日新,刚从北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载誉回到株洲,我便如约驱车来到王日新的办公室。这天虽是星期六,室内却宾客盈门,他应接不暇。他和我简单交换了几句,便领我到集团党委办公室等候。
站在我面前的王日新,身材伟岸,脸庞方正,气宇轩昂,在庄重而洒脱的神态里,显出农家后代的本色;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射出睿智的光芒;语调不高,带着浓重的醴陵乡音,显出朴实、干练的风采。
名曰党委办公室,实则是“荣誉室”,满室生辉,金光耀眼,四壁挂满了王日新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铸、吴邦国、朱熔基、曾庆红、吴官正、李铁映、顾秀莲、回良玉、盛华仁等的合影;周围桌上堆满了《中国人大代表风采录》、《全国人大》、《中华儿女》等各种报刊杂志;正中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摞向全国和湖南省人大的提案和周边多省的来访信函。一眼便知,办公室的主人,非同凡响,有着耀眼的光环和闻名遐迩的光辉事迹,令人钦羡不已。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建筑企业经理、全国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十大慈善大使”。
他,经过10余个春秋的奋力拼搏,从一个普通泥工(当地叫砌匠)成为高级工程师,当上了企业集团的最高管理者。他带领职工奇迹般地把当年乡村建筑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法人企业16家、集团年产值过5亿、年上缴国家税利近万的民营企业集团,在芙蓉国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和谐乐章。
拼搏奋进日日新
王日新,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凭着他的湖南人的“犟劲”和农民的“蛮劲”,不怕死,不怕累,霸得蛮,耐得烦,执着追求,拼搏奋进,与时俱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开创了事业上蒸蒸日上、日新又一新的可喜局面。
年10月1日,共和国第5个国庆节,王日新诞生在湖南醴陵市东富镇一户农民家庭。
湖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素有“惟楚有才,于斯惟盛”的美誉,“无湘不成军”的佳话,在近现代史上伟人辈出,名家荟萃。东富镇的东富村,距醴陵市区10公里,有一个建于明代的东富寺,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流水潺潺,环境十分幽雅。年2月1日,正是农历除夕,毛泽东在县长会委员长孙小山的陪同下,顶着漫天飞雪,来到东富寺,在这里深入调查考察,召开农民群众大会,号召农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高度赞扬东富农民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东富寺辟为革命纪念地,成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王日新为出生在这块神奇的热土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里有个美好的传说:东富寺正门门额上由明代书法家楷书“东富寺”,“富”字宝盖头缺少一点,保存至今。人们传说是因为“东富”不富,要等到这里出了“能人”,带领大家致富后方能添上那一点。
然而,古往今来,斗转星移,岁月钩沉,这里农民企盼的“能人”却迟迟没有降临人间。现在,土生土长的王日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成为史无前例的当地第一位出类拔萃的“能人”。
王日新的事业是从一把砌刀起家的,人们戏称他是“从田墈上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
年,年方18岁的王日新,来到东富建筑队学泥工(砌匠)。他凭着农村伢子的实干精神,日夜苦练,终于学到一手好手艺。加上他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谦虚好学,深得伙伴们的赞赏,于年被选为东富公司的经理。经过20余年的艰苦磨练,奋力拼搏,他获得了土建高级工程师职称,当上了湖南东富集团总裁。
这个建筑公司原来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当时仅有十几把泥刀,几十个泥工,却举债达40余万元,连职工工资也发不出。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内外交困的压力面前,争强好胜的王日新,带领这支弱小的“农军”,以敢闯市场、勇为人先、敢争第一的犟劲,冲上了市场如战场的建设开发市场。
行业竞争,不仅要拼体力、拼智力,更要拼精神、拼斗志。王日新和他的伙伴们,为了赢得市场,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外奔波。在强手如林的建设开发市场,他们靠质量和信誉取胜。自从王日新担任经理之后,东富公司就日日新又日新:年由原来的四级建筑施工企业,进而发展为三级、二级,终于在年打进“国家队”,成为国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这是株洲地区众多的“农字号”施工企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
原来的东富建筑队,今非昔比,已经在年组建为“湖南东富集团”,成为一个以瓷业、房地产开发业为龙头的集建筑业、装饰、水电设备安装、园林绿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公路桥梁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出租车管理、物业管理和宾馆服务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王日新也成了这个集团的总裁。集团有工程建设系列管理人员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近2亿元。—年获得了湖南省政府过万元的纳税大户奖牌、连续10年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还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的殊荣。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王日新永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农民子弟吃苦耐劳的韧性。他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立志向更高的目标跨越。
他一如既往,在他的日程表上,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无论是过去担任公司经理,还是时任集团董事长、总裁,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日理万机,运筹帷幄,时刻掂记着集团的宏伟蓝图,带领全体员工拼搏进取.
王日新从拼打几十年的经历体会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灵魂。他决心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他除了处心积虑地发展建筑行业、房地产开发业为主的龙头企业,还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为了发展醴陵国瓷传统优势产业,他作为“领头雁”,带领集团一般人于年6月组建湖南东富集团醴陵新兴瓷业有限公司,他个人投资万元收购原东富镇瓷厂。他深知,醴陵是中国陶瓷城,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和陶瓷工业的能工巧匠,精美的陶瓷生产工艺、丰富的销售资源与陶瓷生产基础设施,是瓷城人的骄傲。早在年,醴陵陶瓷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60年代,醴陵还专门为毛泽东主席研制过专用瓷,被称为“红色官窑”。东富新兴瓷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王日新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废寝忘餐,终于将几近失传的“国瓷”工艺研制出来,使之发扬光大。经专家鉴定,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其质量和艺术价值丝毫不比以往的官窑逊色,受到专家媒体报道,从而使醴陵国瓷享誉中外。
在今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王日新与胡锦铸总书记面对面地精彩对话,被传为动人的佳话:
今年3月1日至16日,王日新和株洲市委书记肖雅瑜、市人大副主任鲁立彬、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院士刘友梅等5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全市万人民的重托,赴京依法履职,进言献策。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铸,步履矫健、春风满面地来到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当他与代表和委员们一一握手之际,王日新灵机一动:这是向胡锦铸总书记面对面地汇报工作、推广醴陵陶瓷的级好机会,但如何引起总书记的注意呢?他思维敏捷,计上心来,随即从眼前桌面的托盘上用左手拿起一只醴陵生产的釉下彩瓷碟,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胡总书记。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忙问:“这碗是哪里生产的?”王日新用醴陵“普通话”兴奋地回答:“就是我哩醴陵生产的釉下彩‘国瓷’,醴陵的日用瓷在年巴罗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中南海宴会厅的一部分日用瓷就是用的这种瓷器。”他还向总书记汇报说:“在中非论谈上,以您的名义送给非洲48国元首国礼的‘国瓷’,就是我哩醴陵瓷城生产出来的。”总书记对醴陵话听不太懂,微笑着让他再讲一遍。王日新急速思索,利用这宝贵的一瞬,连忙解释道:“这种瓷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我们醴陵是瓷城,正在扩大‘国瓷’的生产。”总书记很有兴趣地说:“好!好!再上一层楼,为国争光。”王日新用粗壮的双手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无比感激地说:“谢谢!谢谢总书记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会上,王日新沉浸在无限幸福和激动的瞬间,新华社记者快速地按下快门,将总书记与王日新亲切交谈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光辉历程上。
为了建成醴陵市乃至湖南省内有一定规模、上一定档次的生产日用瓷、高科技工业用瓷和炻瓷,目前,东富集团新兴瓷业有限公司已投入土地征用、厂房建设资金余万元,为提高陶瓷生产的科技水平、产品质量和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迈出可喜的步伐。
与此同时,为构筑陶瓷产业的技术平台,提高醴陵陶瓷产品科技含量和陶瓷产业的知名度、扩大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份额,为生产厂家提供科技服务,王日新组织聘请北京、清华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的陶瓷专家、教授、经济学家组建了独立法人的民营企业——湖南醴陵市国瓷研究院。目前,北京、清华大学专家、教授正在对有关陶瓷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积极开展陶瓷相关技术的科研攻关。抓住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的契机,研发的礼品瓷已能申请为奥运特许纪念品用瓷,将大大提升醴陵陶瓷的无形价值和文化含量,为醴瓷畅销世界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王日新雄心勃勃,视野开阔,为使企业做大做强,他想方设法整合资源,与株洲市旅游局行业协会合资申办湖南株洲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醴陵设立分公司。醴陵因有弛名世界的瓷器、烟花两大传统产品,出口企业多家,还有3万多台胞和华侨。加上周边县市每年出境国外考察旅游人员达0人次。王日新抓住商机,筹集资金万元,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组建一家具有国际资格的旅行社,为株洲市填补了一项空白。
进言献策代民声
王日新当上人大代表以后,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要为民进言,为民请命,张杨个性,彰显特色,尽职尽责,不负众望。
王日新当了18年的人大代表,从年起,先后任醴陵市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株洲市第十一、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第九、十届代表、全国十届人大代表。目睹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亲身参与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王日新越来越感到自已肩上担子的分量。十几年来,他积极参加人大会议和代表活动,并在其中充分发挥一个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王日新深切的体会到,人大代表是无尚光荣的,是人民对自已的肯定和信任;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肩负的是人民群众的信赖和重托,行使的是管理国家事务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为人民说话的人。因此,他情系千家万户冷暖,心怀百姓疾苦。
为了当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在肩负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任下,他不辞劳苦,总是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丰富和武装自已的头脑。为此,不仅坚持自学,还虚心向法律顾问请教,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运用学到的法律知识,用法律知识解答来访群众的提问和要求,还为企业制定了培训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对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多人进行为期1年的强化培训,学习企业管理和法律知识。他自己以身作则,做到不缺席、不迟到、不请假。5年4月,他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会载誉回到醴陵,这天正值星期六晚上学习,市委、市政府领导为他举行欢迎仪式,仪式庄严而热烈。他一看手表快到晚上7点钟了,他顾不得宴会尚未结束,便深表歉意地向领导请假,赶回集团参加学习。
王日新总结18年来当各届人大代表的经历时,略有感慨地说:“从被当选为人大代表的那一天起,我就不仅仅属于所在的选区和单位,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忠实代言人。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系着人民的喜怒哀乐、成败安危。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大代表的素质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人大代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也日益显耀。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合乎民意的代表,是我对自己的经常诚勉。”
通过不断学习和亲力躬行,王日新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执行代表职务时充分发挥决策、监督、协助、宣传、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六个职能作用”,进而提高议政评政能力。他在这方面达到“三个转变”,即由过去开会不发言变为积极和敢于发言;由过去提建议、意见只局限个人或所在单位的利益变为顾及全局、议重大问题;由过去传话筒式反映意见转变为设立代表接待日,与选民亲密接触,深入调查研究,依法提出有见解的意见和建议。年3月,他从北京参加完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回到醴陵后,便决定每月28日定为代表接待日。到这一天作为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不管工作多忙他都要专门接待各地群众来访,了解民情,听取人民的呼声。数年如此,雷打不动。他白天忙于接待,晚上处理日常工作,常常忙到夜深人静,甚至通宵达旦。从设立代表接待日起,已接待来访群众1多人次,报告和反馈各类意见和要求达余条,来访范围包括湘、赣、鄂等省,对于路途较远的来访者,他自掏腰包安排食宿。他的所作所为,得到广大干群的赞扬。
王日新肩负时代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搞好本职工作和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反响强烈的反映多方面的问题和建议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予以采纳。
王日新出自农村,不忘对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