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人多余的话五零后的青春岁月

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227/4546156.html

作者简介:张耕鸣;年生於帝都;年夏随家人至长春,入读长春十一中学;年6月洮河战校十五连;年秋就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留校计算机系;风波之年下海,深珠岸边蹉跎八个春秋;港龙回归年溜出国门,欧美晃荡五载;千禧二年定居青岛,年在青岛大学荣休。

多余的话:五零后的青春岁月

后山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过去了五十多个年头,众人发表了大量的纪念、回忆、追思、印象的文章,有一些改编制作成影视作品。从七十年代末的“伤痕、反思文学”到“向钱看”全民拜金的九十年代——是个知青作品都能付梓——见银子即可,再看今朝为了和谐社会充满正能量的“无怨无悔”,知青人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小生才疏学浅,岂敢妄加评议。

就此,俺只想在时光穿越下捋一捋咱们这帮五零后的青春岁月都经历了什么呢?

1.年“停课闹革命”

那一年,五零后们年龄最大的也就是16周岁的少年,最小年龄的是6周岁的儿童。16岁的学子上了初中或高中;6岁孺子刚到了步入学堂的年龄;五零后中段上、下年龄的人起码也唸了几年学书嘞!

可就在那一年,天朝决定要“停课闹革命”,高校停止招生,大、中、小学都停了课。少小的失学让五零后们除了“闹”就剩下浪儿了。大人们都去闹革命,我们成了整天儿脖子上挂个钥匙无人管的“羊”,玩疯了吧?

2.红海洋

满大街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从东方红到红宝书、红像章、红袖标和红绸布包裹着金灿灿的“塑料”芒果,让内陆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3.否定

全面否定建国以来的“前十七年”,打到一切!

上至大内的中枢,下到最基层的组织;甭管在组织上,在路线上,在思想上,在灵魂深处,大多数人执行的就是封、资、修的反动路线。故此,要兴无灭资,要灭掉资产阶级的威风,长无产阶级的志气。看似与五零后小屁孩无关,实际上却与他们的家庭、他之祖辈、亲属们有着密切的关联。

4.揭发、批判、斗争

年5月16日的《五?一六通知》特别强调了阶级斗争:“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当年6月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一篇重要社论,题目就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社会上一下子冒出形形色色的新型“阶级敌人”。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到中国最大的“赫鲁晓夫”;从地、富、反、坏、右到全国各个领域的牛鬼蛇神。

事后曾有好事者统计多达五、六十类“坏分子”。而只有把城里的“坏分子”以及他们的家属一锅端地驱赶到或者说是“疏散”到乡下,人民的城市才能干净与安全。于是乎,农村、干校、农场便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5.从“黑五类”到“黑二十一类”

年1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俗称公安六条,并要求《规定》可在城乡广泛张贴。

它将镇压和专政的对象扩大到:“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劳动教养人员、刑满留场就业人员、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道会门人员、敌伪的军(连长以上)、政(保长以上)、警(警长以上)、宪兵、特务分子,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投机倒把分子、和被杀、被关、被管制、外逃的反革命分子的家属。规定这些人不准外出串连,不许改换姓名,不许混入革命群众组织,不许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摘自:中发(67)19号第四条》

6.复课闹革命

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布通知《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要求学生返校复课,中小学恢复了招生。

五零后的红小兵、红卫兵们从社会上返回了学校“边上课边闹革命”。先是停课闹革命,后是复课闹革命,横竖都是闹革命,至于复课后学到了什么呢,您比俺懂得!

校方以“知识越多越反动”为要旨,加上社会流行着荒谬、愚昧的“读书无用论”,复课后的学子们对待文化知识的学习已不太重要了。学生首要的任务是要面向社会,去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还要学习分清敌我,辨识路线,找出身边的坏人。学会消灭你的私念,狠斗私心一闪念,要斗私批修!

7.忠诚

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倘若匣子里播出最新指示,哪怕是半夜三更也要敲锣打鼓去迎接,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您的革命性,也是每一个人生存之必须。

8.仇恨

美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蒋匪帮亡我之心不死,国内地富反坏右、坏分子、反动的一小撮都期盼着国外的反动势力推翻新中国。大大小小的坏蛋们一直暗藏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你必须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对所有的坏份子抡起你的武装带、奋起你的千钧棒。要敢于亮剑,刺刀见红,才得以“玉宇澄清万里埃”!

9.厉害的中国

年,天朝说:“赶上英国,有三年差不多了吧,赶上美国,十年可以了,有充分的把握。”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放眼全球,形势大好,大江南北,红旗飘飘。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五零后们被奴化过的膨胀之心,激活了虚无的豪情,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谁让咱打小就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呢!

10.当代最强音

五零后的我们都知道并经历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但在那个年代,所谓的“百花齐放”,其目的仅是“引蛇出洞”。在“一家之言”的社会,不能有任何的怀疑、思辩及探讨,更甭提反对的声音了,只有当代的最强音。你只能表明你丫是革命的,根本木有中间的状态,否则结局就象北京遇罗克,沈阳张志新,长春史玉峰的下场啊。

11.文化沙漠与黄色歌曲

在那奇特的年代,咱们的文化生活就剩下“八个样板戏”。大喇叭里成天播放的“拿起笔,做刀枪...”,要不就是声嘶力竭的吼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至于有么有艺术性,您比我懂!

而稍有点缠绵、抒情的,具有深沉、舒缓又柔和的旋律均列为“黄歌”。文坛上只有一个“作家”浩然,塑造出高、大、全式的人物:咱们的“大泉老哥”。

12.青葱年华背井离乡

年5月7日,总后邱部长上报军委的一份文件,林副统帅呈伟大领袖阅后的最高批示。

年12月21日,伟大舵手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

《五?七指示》及《最高指示》让我们五零后一窝端地到了广阔天地,上山下乡成了唯一的出路,甭管您是自愿与否,根本不是你去不去的问题,而是你丫或家长们考虑去哪里的问题啊。至于下乡以后的出路在哪儿,不止您不知道,家长不知道,鬼也不知道!

13.出路

知青们都曾经历过招工、升学、参军等曲线回城事儿吧?当年回城的名额忒少了点吧,特别是在咱们洮河战校。

肿么办呢?虽然在上山下乡的经历中,五零后的我们曾有过快乐、美好、孤独、煎熬、痛苦和迷茫,有的人觉醒了,有的人迷茫着,也有人逃离了。但更多的人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等待着希望,等待着......!

14.血统论

按照建国前阶级成分的划分,将所有国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出身好的知青人先走一步回了城,剩下的除了好逸恶劳的极少数知青外就是血统不纯的“下九流”了。

这一大帮出身不好的五零后知青人既要接受社会最底层人的再教育,又要饱尝着漠视和白眼,匍匐在“小人”的脚下,苟且偷生,以至为了积极表现进步向组织靠拢,用近乎于自虐、自残的方式拼命地干活儿,美其名曰“轻伤不下火线”。但是充其量不过是个“可教育好的子女”吧。

这群人日复一日重复着鲁迅笔下丧家犬一样的生存,生怕说错半句话,谨言慎行,战战兢兢。活儿没少干,力没少出,只因政审不合格而失去了回城的唯一希望。

15.迫害

全国有上百余知青农场,每个农场都上报过多起女知青遭受过潜规则,农村也无例外。

《南京之歌》知青作者任毅差点吃了枪子儿,由许世友将军裁夺后还是判了十年徒刑,蹲足九年。

16.孤魂

据统计,全国城镇初、高生上山下乡有一千七百多万人(不含回乡青年)。请您回顾和抚摸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吧,除了像金训华等几位著名知青烈士外,又有多少青葱年少的知青男、女因种种原因而客死异乡。

17.大返城—

为了四个现代化,为了维持安定团结,也有说为了年初的“对越自卫反击”,但更多的还是来自知青人在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抵制与抗争。正如先念同志曾说过:“国家花了70亿,买了四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

这最终才促使国家放弃了这场伟大的运动,迅速对云南知青在京请愿的活动作出让步。至此,全国范围的知青大返城开始喽。

18.养家糊口

返城后,五零后的知青人又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有一些人早过了而立之年。除了升学、招工回城的知青外,还有一部分知青人只能在家中待业,静静地等待着有关部门分配工作。

华夏民族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让我们五零后肩负起做人的责任与担当。独生子女的一孩国策,商品物价的改革与闯关,我们既要尽孝于双方的长辈,又要为了生计,为了下一代,在苦难中打拼着。

19.改制与下岗

大多数知青人返城后都属于工人阶层。当我们年近半百时,当我们的事业、家庭刚刚趋于稳定时,全国范围内的“减员增效”,大规模的企业裁员、破产与改制,知青们再一次默默地忍受着改革开放中的阵痛。

大多数企业职工被无情的抛向社会“自谋生路”,下岗了。原本指望着公费医疗、单位住房等微小福利一下子也么有了,全部市场化。几十年积累的工龄换来的几万元钱,就把您买断了。

20.再就业

五零后的我们“再就业”谈何容易啊!

由于自身知识资本和技能资本的先天弱势,没上几天学,又修理了几年地球,刚刚熟练掌握企业的单一工种又下了岗;高科技不懂,新技术不知,电脑不会用,就连汉语拼音早已忘到脑后了。改革带来的竞争机会让我们力不从心,这背后的心酸苦楚谁人知道呢?

五零后的我们只能凭借着上山下乡的经历和磨砺,拖着多病的躯体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中苦苦挣扎着。

倘若夫妻俩双双下岗,晚辈仍在上学,夫妻双方家中里的老人还卧病在床……,还能怎么办呢?(旁白:国务院行政立法,年包括北大、清华、南京、复旦、中山在内的40所高校开始收费,之后、年开始全国所有高校全面实行收费制度。)

21.怀念

当下五零后们怀念的是什么呢?

怀念以阶级斗争为纲,物质匮乏,精神荒芜,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呢?还是怀念鼓励人们继续闹革命,吃粮凭粮票,穿衣凭布证,想吃一顿肉都很难的年代吗?再就是怀念无怨无悔被耽搁的理想和美好的人生呢?

五零后的青春岁月,注定被残酷地荒芜。小可就从逻辑学上说点多余的话:知青人的“上山下乡”有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如果有,咱没话说;若木有选择性呢?何来的有悔与无悔呢?

有的人觉悟高,自愿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去,也确有此类人,俺认同。

但是,只是但是,倘若当年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即两种选择二选一:1.入伍参军,2.上山下乡,您还真心愿意去广阔天地吗?甭跟我“装”了您呐!

愿今后的人们,不再把青春被献祭给荒唐的岁月吧。

上山下乡运动已过去五十多年了。对于这半个世纪久远的历史,有人说是“青春无悔的奉献”,有人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还有人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磋砣岁月”。

俺觉得没必要再纠结青春是否有悔和无悔,过去的历史谁都无法改写和否认。五零后要做的就是活好当下,说句大实话,多领几年微薄的养老金或许是国家对咱们这一代知青人的补偿吧?

人老了总有点怀旧感,正如想当初,老子怎地怎地........。这也可以说是老人们转移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吧。

至于有一些人说在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好,官员更廉洁,社会更公平,比当下强百倍!

诶呦喂,您呐,静心回味当年的各种细节就会发现那些梦幻中所谓的优点,全然不付存在呀!

客观的讲,上山下乡确实改变了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命运,这段人生的经历和磨砺,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在某些方面来说应该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这些吃苦耐劳的精神恰恰是当今时代缺少的宝贵财富,也算是我们知青人的青春烙印永远存在的缘故吧。

如今的五零后都有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黄土埋了一大半儿,虽说心中留恋着青春,身体却在报复着岁月。积劳成疾,贫病交加,也算是知青人终于到了青春的还债期。

所以说,我们这一代知青人还是要活的明白一点吧。

都是奔六、奔七人嘞,虽然经历了两个时代,从极其没有自我的崇尚集体走向极端自我的拜金。在是非面前,在良心面前,每个人都面临考验,我觉得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人性的坍塌。谁也不知道,我们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美好”社会啊。

倘若优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若体面地老去,那是物化的支撑。二者的内涵太深奥,俺太不懂,也达不到那个层次。俺想,还是心气平点、从容地、有尊严地老去吧。

当然了,长寿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能自理,少麻烦子孙。不然正如孔子曰:长寿多辱了。“辱”就是失去了尊严。这就算是一个小小“伪”士林人的一点多余的话吧。

初稿:年4月30日青岛浮山校区北山寓内

改稿:年8月20日青岛浮山校区北山寓内

后山人:洮河——我蹉跎的岁月(一)

后山人:洮河——我蹉跎的岁月(二)

后山人:洮河——我蹉跎的岁月(三)

后山人:洮河——我蹉跎的岁月(四)

后山人:洮河——我蹉跎的岁月(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nafutia.com/lshg/8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