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治疗思维治疗法在针灸上的应用

逆向思维治疗法在针灸上的应用

薛武德志(DezhiXueWu)年8月16日

摘要

在临床治疗时,我们打破常规使用逆转治疗思维法,往往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关键词

逆向治疗思维;远道刺;对应治疗;大杼穴

引言

在针灸治疗上,我们学习到的是一个穴位或一条经络的对某处的治疗作用,比如说,我们用手部的后溪来治疗腿部太阳经上某处的疼痛,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我们所治疗的部位,是不是也有反治的作用呢?就是说这个被治疗的部位,会不会具有治疗针刺穴位处的病痛呢?

正文

针灸歌诀的“腰背委中求”,指的是针刺委中穴或在委中穴附近刺血来治疗腰背的疼痛。

我们把治疗的思维逆转来思考,那么腿部的疼痛,同样可以使用腰背部刺血来治疗。因此,本人在临床常使用膏肓穴、大杼穴刺血来治疗膝关节痛,秉风穴处刺血来治疗小腿疼痛,使用天宗处刺血来治疗大腿的疼痛。这就是针灸临床上常用的逆向思维得出的治疗法。也相当于董氏针灸里面所讲的三金穴(即魄户、膏肓、神堂)刺血治疗膝关节痛[1];精枝穴(即第二椎和第三椎外六寸处)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2];金林穴(即第四、五、六椎外六寸)刺血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3]。在《针灸聚英》所记载的“大杼穴,主膝痛不可屈伸”,《素问?骨痛论》曰:“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大杼穴在其背内”,王健在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大杼穴点刺出血,辅以火罐吸拔10min,出血量10~15ml,隔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重症可持续两疗程。48例中,痊愈17例,占35.4%;好转30例,占62.5%;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97.9%,[4]等等类似的临床研究,又充分皆证明了“腰背委中求”的逆向治疗思维的正确性。

同样是大杼穴,在治疗牙痛上,焦念学等[5]通过在临床例牙痛患者,针刺大抒穴治愈78例,治愈率为78%,显效12例,显效率为12%,有效8例,有效率为8%,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而二间[6]、三间、后溪[7]、合谷都有治疗牙痛的功效。

董氏奇穴认为,腕顺一、二(相当于后溪穴、腕骨穴)治疗肾虚牙痛。董公认为手掌部尺侧可作用于肾。[8],《重楼玉钥yao·卷下·手太阳小肠经》有:“治疗头项强痛,腮颊红肿……上下牙两颊疼痛,牙关紧急不开……”《类经图翼》亦有:”疗手足挛急……,上下牙两颊疼痛,牙关紧急不开……”皆是后溪穴治疗牙痛的记录。后溪穴位于小肠经上,在赤白肉际即阴阳相交之处,针刺后在掌面(阴),与少阴经相关联,同名经相治,具有治疗肾虚的功效;同时深针可透刺少府至二间、劳宫或合谷穴,故具有治疗牙痛的功效。

这时结合逆向治疗思维来看,二间、三间、合谷、后溪穴应该具有治疗大杼穴处(颈肩部)疼痛的功效。在书籍文献、临床上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例如秦黎虹[9]通过手三阳经输穴后溪、中渚、三间,86例病人中,临床控制53人,占61.63%,显效25人,占29.07%,有效8人,占9.30%,总有效率%。胡正喜等[10]针刺患侧三间、后溪、中渚穴治疗落枕48例。结果:治疗1次痊愈42例(88.0%),2次痊愈6例(12.0%)。曾芳等[11]针刺双侧三间穴配合推拿治疗落枕50例。操作时直刺0.8~1寸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行强刺激,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起针后于局部行推拿手法10min。每日1次。结果:患者显效或痊愈时间为1~3d,总有效率%。胡海娟等[12]针刺双侧三间穴治疗落枕2例。结果:1例患者治疗1次后症状消失,另1例患者治疗2次后症状消失。高莹等[13]针刺双侧三间、鱼肩穴及第2~7颈椎(C2~7)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30例。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又如杨松成等[14]使用98例病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治疗颈椎病患者时,采用后溪穴为主穴的针灸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人[15]使用手三针即取患侧合谷穴、中渚穴、后溪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疼痛疗效观察发现手三针治疗CRS术后的疼痛疗效满意,并且能增加aCDF的临床疗效。,以上文献报道皆证明了我们的逆向思维推断手部穴位具有治疗大杼穴处(颈椎病)的正确性,也间接的证明了逆转思维在临床上的有效性。

针灸逆向治疗思维,就是临床上治疗时,病症部位和治疗部位的互换形成的逆向思维治疗法。

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讲:“……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根据逆向思维应该有“病在傍(周身四肢)取之中”,如腹部的疼痛,可以使用四肢的穴位来治疗,同样居中的神阙穴具有治疗躯干四肢的功效,有人[16]研究发现无论是中医经络理论、生物全息观点、人体之“气舍”,还是西医胚胎与解剖穴或现代生物学研究,都证明了神阙穴可以通百脉、连脏腑、调气血、和阴阳,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有其独特的意义。亦有人[17]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神阙穴位与内皮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联系”,也支持建立假说:“神阙灸可能是直接针对内皮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靶向疗法”。同样,居中水分穴、肓俞穴和阴交穴有利水除痹的功效[18],故能治疗周身痹痛。

同样肩背颈的病症,也可以使用臂部穴位来治疗,在文献报道上已有广泛的临床研究,比如杨焕苗[19]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本病与针刺颈夹脊、太阳、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均有效,且治疗效果相当。在董氏针灸里面常使用上臂的富顶、后枝穴来治疗颈项疼痛扭转不灵及面部麻痹[20],在《通玄指要赋》里面则有“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席弘赋》里面有“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都是使用臂部手部的穴位来治疗肩颈部病痛,那么我们使用逆转思维法来治疗手臂疼痛麻木,可以在颈椎肩部等处寻找扳机点穴位或颈白劳、风池、天柱、肩井等来针刺亦应有良效。正如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肩重不举,臂痛,肩窌主之;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又如《通玄指要赋》有“必肩井除两臂之难任”之言,再如《标幽赋》讲的“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的论述等。以上种种古代歌赋皆证明了逆向治疗思维的正确性。

再如《灵枢·终始》所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因此百会穴可以治疗在尾骶骨痛,有人[21]研究使用针刺百会穴治疗尾骶骨痛56例总有效率达到96.4%。我们通过逆向思维来选穴治疗,可使用针刺骶骨处的穴位来治疗头痛的功效。正如董氏奇穴的冲霄穴(即二十、二十一椎下和再下一寸的两个穴)所记载,刺血具有治疗头痛脑胀的功效[22].

病在头,我们可使用足部的穴位,比如用昆仑穴治疗头项疼痛,而足部的病痛,比如足跟痛,可以使用风池穴天柱穴来治疗。赵万成[23]在~年间,使用针刺风池穴治疗足跟病例,个足跟,疗效较为满意。薄智云[24]则使用针刺同侧天柱穴,治疗6例因间接挫伤、暴力冲撞以致跟腱挫伤而引起的足跟痛,在止痛和功能的恢复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一般均在3次内治愈。通过颈足的互相逆转治疗法,又充分说明了逆转思维在临床治疗上的优越性。

通过总结,逆向思维治疗法可归类为以下几种

1部位转换的逆向思维治疗法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讲:“……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而形成的治疗思维转换法。

董氏奇穴常使用正筋正宗来治疗颈项经筋的病痛,那么,我们使用逆向思维,来使用针刺颈部的筋,像是天柱穴、风池穴,同样可以治疗脚上的筋的病痛,比如说脚跟疼,针刺风府穴常常可以做到针入痛止。这也是一种上病下治的逆转为下病上治的方法。

再比如使用关节对应逆向治疗思维法,假如腕关节疼痛,我们可以使用针刺脚踝处的丘墟穴、解溪穴、申脉穴等等来治疗,而脚踝处的疼痛,一样可以使用养老穴、鱼际穴或腕骨穴等来达到治疗效果,这就是对应治疗法,其实用的就是逆向或称为双向思维来取穴治疗。

2穴位经脉相通的逆向治疗思维

2.1下合穴与经络的逆向思维

比如说,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治疗面瘫,那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亦有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功效,小肠经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故亦有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功效,因此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亦可使用来治疗面神经麻痹症。同时,上下巨虚因位于足阳明胃经上,本身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具有治疗面部疾患的和功效。因此上下巨虚对于面神经麻痹症有良效。

同样,位于天枢穴出的病痛,可以使用上巨虚来治疗,我们的思维进行逆转后,即可得到答案,因为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天枢穴为大肠的募穴,故相通能够治疗天枢附近的疼痛。

2.2俞募治疗法

大肠俞处的疼痛,可以在腹部天枢穴处寻找阳性点来针刺治疗。关元处的疼痛可以在小肠俞处针刺治疗。

3.经络上的逆向治疗法

这儿讲的就是在相同经络上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形成治疗法,正如前面所讲的从手臂的穴位治疗颈椎病,而颈部的穴位同样可以治疗相同经脉的手臂的病痛。

典型案例

1.年1月3日星期五11:00,Justo,中年男子,自述臀部大腿部疼痛不适约半年,久坐后会加重。在天宗膏肓中间及往下三寸处点刺拔罐,出血约有5ml,拔罐后,大腿后侧疼痛消失,臀部疼痛明显好转。

2.年7月23日,马德里男士77岁,诊断为腿痹疼痛证。舌苔白微厚,脉弦滑。双腿沉重疼痛不适,膝关节屈伸不利,晨起加重,双侧膏肓处刺血拔罐,流血约5-8ml后,明显好转,屈伸便利,双腿轻松。

讨论:病案1.病案2为上下交换的逆转思维形成的治疗法,也就是“病在上,取之之下”后逆转形成的“病在下取之上”的应用。

3.年7月6日,针治一警察Antonio,此人左手前臂麻木至肩部,在C5处风池处使用刃针0.30X40,刺入后,明显好转,后加孔最处,郄门穴处效果更佳。连针两次后,疼痛麻木不适完全消失。7月14日亦是治疗一例右手麻女性患者(Isabel),同样在颈项部用刃针明显好转。

讨论:本病案使用的是经络对应治疗形成的逆转思维,即同一条经络的治疗和被治疗的部位因病所的转换而形成的逆向取穴法。

4.Juan,男,儿童十岁,年12月6日下午来诊,主诉为右侧足部踢足球时扭伤一个月,石膏固定治疗后,仍然疼痛,不能正常活动,核磁共振检查正常。检查其外踝部及上下部皆有疼痛,活动时加重。针左侧鱼际穴刺向掌根部,针入后,病人行走活动疼痛消失,同时病人晕针,取针休息后,疼痛仍有少许,悬钟穴浮刺一针后,疼痛消失。

讨论:此为从针刺丘墟等穴来治疗腕关节痛,来使用逆向思维的治理方法,归类于对应治疗法的逆向思维治疗法,在临床上,常常使用逆向思维此法(像是关节对应法)来进行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小结

总之而言,在临床的上的治疗应灵活多变,我们的正常治疗思路无效的时候,可以使用逆向治疗思维,常常会出现出奇不了的治疗效果。而逆向思维治疗法,简单有效,常常通过空间想象后的思维转换即可选取穴位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讲座-穴位学[M],美国文化中心,:

2.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讲座-穴位学[M],美国文化中心,:

3.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讲座-穴位学[M],美国文化中心,:-

4.王健.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痛48例[J].中国针灸,,23(1):35

5.焦念学,焦红波.针刺大杼穴治疗牙痛例[J].中医外治杂志,(02):16.

6.侯中伟.针刺二间牙痛立消[N].中国中医药报,-02-12().

7.夏红晨.针刺后溪穴治疗牙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03):35.

8.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讲座-穴位学[M],美国文化中心,:72-73

9.秦黎虹.手三阳输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症86例[J].针灸临床杂志,(02):18-19.

10.胡正喜,陈莉秋.手三针治疗落枕48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17):

11.曾芳,陈刚.针刺三间穴配合推拿治疗落枕[J],湖北中医杂志,,30(2):55.

12.胡海娟,李静,杨雪.针刺三间穴治疗落枕[J].亚太传统医药,,13(8):94.

13.高莹,杨建,王舒.三间、鱼肩穴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中国针灸,,34(9):.

14.杨松成,高放,陈光艳.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7(25):49+54.

15.胥海斌,钟志宏,安声潘,冯博闻,谭汶键,汪锦丹,冯崇廉,单丹红,张平,陈璐.手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38):-.

16.孙爽,唐宏图.神阙治病理论依据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36(01):79-82.

17.姜劲峰,徐旺芳,俞兴根,吴晓静.基于血管生物学的神阙穴特异性解析[J].中国针灸,,37(12):-.

18.赵宏.田从豁60年针灸秘验实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7

19.杨焕苗.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The[D].山西中医学院,.

20.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讲座-穴位学[M],美国文化中心,:89-90

21.许春,田杰,高淑红.针刺百会穴治疗尾骶骨痛56例[J].陕西中医,(05):-.

22.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讲座-穴位学[M],美国文化中心,:

23.赵万成.针刺风池穴治疗足跟痛例[J].中医杂志,(11):35.

24.薄智云.针刺天柱穴治疗跟腱挫伤[J].上海针灸杂志,(02):2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nafutia.com/czjs/5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