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联盟立场论文Positio7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Positio7立场七:论拉丁文作为礼仪语言

摘要

在拉丁教会中,自非常早期以降,拉丁文便是礼仪以及大多数教会训导文件和行政的规范语言。教宗圣若望廿三世在《古人的智慧》宗座宪章中的教导强调了拉丁文的价值,即为其是普世的、不变的以及不俗的。近几十年来移民的增加使得拉丁文的普世性尤为重要。拉丁文仍是拉丁教会文化和灵修的基本语言。即使是在信众对语言的了解有限的情境下,在礼仪中使用拉丁文能有助于向人们传递庄严以及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如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所表达的,能引发出「圣体奥迹的深刻意义」。因此,尤其是在正当礼仪培育下,拉丁文远不是参与的阻碍,而是一种助力。教宗本笃十六世要求教授修生们用拉丁文举行礼仪,提醒可以教授信众很多文本和圣咏。引言摘录

提供这些文章之目的,是为于那些「对拉丁教会古老的礼仪传统存有眷恋」的天主教信友以及其他对教会礼仪革新感兴趣的人们间促进讨论。这些文章中所取的观点并非同声联盟或其成员团体所必须持有的官方观点,而仅仅是为相关讨论提供实用素材。这些观点亦不应当成为个人的或是伦理性的批判,用于那些现在或过去曾采取可批判批判的做法或推进可批判的改革的人们。撰写这些文章之时,我们相信主内同仁们都常抱有善意,但于此同时,这些抱有善意者若要在对相关事物的正确理解之光下工作,激烈且基于学识的讨论则是全然必要的。

这些文章的著作者并未署名,因为这些文章并非任何一人的成果,亦因为我们希望这些文章面于大众是以其内容而非其作者。

以绝对的谦卑和服从,同声国际联盟将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观点呈于圣教会的判断。

系列引言

天主的教会宗座委员会《普世教会》(UniversaeEcclesiae,)训令阐明了《历代教宗》自动生效手谕中所暗示的,即以教宗圣若望廿三世弥撒经书所举行的弥撒应当遵循当时实行的礼仪法规。这规则源自陛下在自动生效手谕中所提到书写手谕的目的,即是在教会中为「拉丁教会的古老礼仪传统」提供一个空间,这既是为了那些对其有眷恋的信友,亦是因为其本有的价值。

「拉丁教会的古老礼仪传统」有很多特征,在以不同的方式构成其特性以及其对教会对价值。这些立场论文的目的正是要详细分析这些特征及其原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整体的教会礼仪传统所带来的价值。我们如此,是希望能加入一个讨论,并为罗马礼特殊形式的发展带来影响。

正文西方礼仪传统与拉丁文的关系极其紧密。罗马礼仪中将标准的拉丁文文本翻译成种种本地语言并供人选用,例如常规形式的做法,与东方教会中使用科普特文或教会斯拉夫文等各地教会特有的礼仪语言的体系十分不同。{1}拉丁教会的礼仪语言,在严格意义上讲,仍是拉丁文,即使在常规形式中亦是如此。{2}本文的目的是要说明拉丁文对于礼仪的价值,不仅是拉丁文用于礼仪的标准文本,同样也是在实际的礼仪举行中使用。如今的很多公教徒对拉丁文礼仪的概念并不熟悉,赞成拉丁文礼仪的理由应当重申。用本地语言的译文来替换拉丁文读经,如《普世教会》训令准许在小弥撒(Missalecta)中所做的那样{3},应当区别对待。这里讨论的更加基本的问题是一个非本地通俗语言的礼仪语言,即拉丁文,的概念本身。西方的拉丁礼仪似是,在一个很早但不确定的时期{4},用拉丁文编写,而非是从另一个语言翻译过来的。圣依拉略{5}、圣多玛斯·亚圭纳{6}以及其他很多人{7}将圣架上的罪状牌与拉丁文(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一同)作为一个神圣语言联系起来。如已在立场论文五{8}中提到的,罗马礼仪使用的是一种风格鲜明的、教会特有的拉丁文,在与那些伟大的异教徒作者所用的极为复杂的拉丁文不同的同时,也与在市井中所使用过的拉丁文截然不同(后者本身就因在罗马帝国的不同地域而有所差异)。此外,西方帝国的居民亦并非全都通晓拉丁文,尤其是那些在城市之外的居民。{9}教会的拉丁文的普世的,而非地方的,且与人们最能轻易理解的语言相异。正是用以此语言举行的礼仪,圣巴特里爵归化了不讲拉丁文的爱尔兰人,坎特伯雷的圣奥斯定归化了英格兰人,圣波尼法爵归化了日耳曼人。拉丁文的实用性优势

回顾使用拉丁文的传统,教宗圣若望廿三世援引教宗庇护十一世对其实用性优势的总结:

「盖罗马教会包罗万邦,万世长存,需要一种普遍永恒,高雅不俗的语言。」{10}若教会仅仅是使用当时的、本地的语言,在教会–她与其他由人所构成的组织不同–所必须延伸的广大的时间和区域中,将会造成混乱。虽然,历经数多世纪,教会行政以及神学所用的拉丁文有所发展,当今懂得拉丁文的人们仍旧可以普遍地理解教会中,自教会存在以来每一个时期、世界上的每一个地域,人们用拉丁文所写的文字。这普世性在礼仪中同样重要,因为这使我们能够,在全部的时期和国家,共用同一个礼仪,抑或是极为紧密关联的拉丁礼中其他的礼仪和习尚。因此,特殊形式不需要定期重新翻译,并能彰显朝拜的教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尤其是,因为大规模移民,很多个人与群体并不习惯他们所移居的国家的官方语言,在此背景下,以及在长期以来的少数群体语言的问题的背景下,特殊形式享有优势,如教宗圣若望廿三世所描述的:

「为推进任何民族文化之进展,就拉丁语文性质自然适得其宜,盖拉丁语文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任何民族,平允公正,而不招人疾视,善遇各人,而博得众人之同情友谊。」{11}以此方式,这是一个天然堡垒,用以抵御《合法的变化》训令所提到的危险,即礼仪中使用多种多样的语言可能会导致基督徒群体变得内观,以及本地化被用于政治性目的。{12}拉丁文与基督教文化及虔敬

关于拉丁文,教宗保禄六世超越了这些实用性的考虑,写道:

「这语言,在拉丁教会内,是基督教文明的丰裕的泉源和崇敬的极为富饶的宝库。」{13}

拉丁文是「基督教文明的丰裕泉源」,因为这是拉丁教会–从罗马正典到额我略圣咏以及千百年来撰写的祈祷文–(几乎全部)礼仪文本的语言,也是神学和许多其他文化作品(譬如音乐作品)所用的语言,拉丁文影响着这些作品并也同时被这些作品所影响。因此,拉丁文礼仪在基督教文化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没有译文,无论如何优秀,可以替代。{14}拉丁文是「崇敬的极为富饶的宝库」,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默观用拉丁文所写的圣经和礼仪文本以及这些文本的释义,拉丁教会千百年来发展出了她的灵修生命。{15}再者,是拉丁文的圣咏或雅歌的原词原句激发了希坡的圣奥斯定、明谷的圣伯尔纳德以及其他诸多作者对拉丁教会的神学和灵修举足轻重的释义,而这是译文所不能替代的。在礼仪中使用拉丁文

余下的问题是信众–他们可能并没有接受过拉丁文语言的教育–参与拉丁文举行的礼仪的意义。教会的训导和实际行动始终如一地向我们表明这是有意义的。继教宗圣若望廿三世肯定在礼仪中使用拉丁文{16}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礼仪宪章《至圣公会议》简明地规定:

「在拉丁礼仪内,除非有特殊法律规定,应保存使用拉丁语。」{17}紧接《至圣公会议》,圣礼部发布了《颁布规范》训令{19},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使用本地语言本认为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妥协。{18}教宗本笃十六世希望修生们不仅能为研习所用懂得拉丁文,也能在晋铎后在礼仪中使用拉丁文,并提醒也要教授信众拉丁文的祈祷文和圣咏。{20}首先应当观察到的是,如教宗本笃十六世所指出,频繁参与拉丁文的礼仪能使信众熟悉很多文本,以此方式,他们不需要时时依赖译文也能够理解这些文本的意思。即使是有限的礼仪教理教育,也能确保信众见过光荣颂等常见经文,并对其进行反省。当他们熟悉的礼仪文本愈来愈多,信众能够习得一些拉丁文的词汇和短句,如此,他们便可以认出一段文本是关于什么、来自礼仪的什么地方,并忆起他们关于这段文本可能学到过的东西。《至圣公会议》非常强烈地强调礼仪培育的重要性。{21}在特殊形式中,有信众使用的手拿经本以及其他帮助信众跟上以及学习礼仪的工具的丰富传统,是非常有益的。伯罗斯佩·格朗哲院长、真福依德丰索·舒斯特和庇护·帕尔施等关于教会礼仪年的释义{22}是传统的丰碑,其本身便值得研习。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弥撒经书中礼仪经文的数量相对有限,这非常有利于信众用拉丁文参与礼仪。不大的读经集、频繁使用数量有限的瞻礼弥撒通用经文和敬礼弥撒经文、在平日重复主日弥撒的专用经文、数量有限的颂谢词,诸如此类,使得普通公教徒充分熟悉弥撒经书成为一个实际可能的现实。

此外,使用拉丁文也能直接地帮助礼仪参与。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在其牧函《主的晚餐》中,谈论信众参与古老的礼仪传统时,提到了这一点:

「不过,那些受拉丁文礼仪教育的人,体验到这『一个语言』的失落,因为拉丁文曾是教会在全世界合一的表示,并且由于拉丁文的高贵特质,引发出圣体奥迹的深刻意义。」{23}

教宗圣若望廿三世所提到的拉丁文的高贵和普世性{24},确确实实,是教宗本笃十六世所提出的特殊形式的「神圣性」{25}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一直被重复强调的一件事,是需要用一种–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一般讲话所用的语言区分开来的–礼仪语言来举行礼仪。{26}立场论文二已经探讨了这一点。{27}特殊形式有很多特征看似会阻碍理解,包括繁复的礼节、被掩藏起来的一些仪式、默念的一些文本以及,在一切之上,使用拉丁文。{28}实际上,若我们从礼仪对参与者所造成的影响(即制造一种「圣体奥迹的深刻意义」)的层面来理解参与,那末,这些便不是参与的阻碍。这些部分构成一个整体,来向人们有效地–以非语言以及语言的方式–传递礼仪行动的超然意义。在共同构成这一点的古老的拉丁礼仪传统的所有方面中,似乎使用拉丁文既是最明显的也是最重要的。脚注1参《合法的变化》(Varietateslegitimae,)训令,第36条:「本土化的进程并不预期会有新礼仪族系的创始;本土化是为回应某一个别文化的需要,而导致某些适应,此种适应仍然属于罗马的一部分。」这一段的脚注关联到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年1月26日对圣礼部全体大会致辞:「也无意把本土化用来指创造另一种新礼仪」No.3:A.A.S.83(),参《天主教法典》,第条:「得使用拉丁文或其它语文举行弥撒,惟礼仪书应为已依法批准者。」(‘Eucharisticacelebratioperagaturlingualatinaautalialingua,dummodotextusliturgicilegitimeapprobatifuerint.’)?3《普世教会》(UniversaeEcclesiae,)训令,第26条4确定的是在教宗达玛苏一世的任期(-)结束前;参圣盎伯罗削《论圣事》(DeSacramentis)4.5.21ff5波亚迭的圣依拉略(d.):「天主圣意的奥迹以及对天国的盼望,尤其是用这三种语言宣讲。这解释了比拉多所做的:他用这三种语言写下主耶稣基督犹太人的君王。」(Hil.-Pict,TractatussuperPsalmos,prol.15)参若十九19-20:「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6圣多玛斯·亚圭纳:「让人们知道,在弥撒(救主苦难再现于此)中,使用了一些希腊文...一些希伯来文...和一些拉丁文,因为基督十字圣架上的罪状牌是用这三种文字书写。」(SuperSent.Lib.4,d.q.2,a.4,qc.3expos)7参朗弥爵神父(FrUweMichaelLang)TheVoiceoftheChurchatPrayer:ReflectionsonLiturgyandLanguage(SanFrancisco:IgnatiusPress,)pp48-50,-4.?8FIUVPositio5:论武加大圣经译本以及古译拉丁文圣咏9圣奥斯定:「迦拉达的基督徒将圣洗称为『救恩』、将救主圣体的圣事称为『生命』,这是一件绝妙的事。」(《论宽恕、摒弃罪恶及婴儿圣洗》1.24.34);参圣奥斯定书信84及.3,关于需要讲迦拉达语的神职10教宗圣若望廿三世《古人的智慧》(VeterumSapientia,)宗座宪章,第4条:‘EtenimEcclesia,utquaeetnationesomne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nafutia.com/czjs/6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