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书法家孙国章先生书写题记:我通读了彦君短篇小说集《拍马屁不容易》,散文集《我十岁的清白》(均为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整个阅读过程,是我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令我欣喜,让我充实。这篇读后感,实际上就是我的读书札记,自然也就是我的笔记文学。用读后感这种形式,这是读者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来自如,放下方便。仅与作者互动共勉,也是和喜欢这两本书的读者朋友们做一次交流。(一)要谈彦君小说,我还是从与玛拉沁夫老师第一次长谈开始吧,那是年3月,约定要谈的是小说创作。围绕老师的十数篇小说,对典型人物塑造的相关问题。比如《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中的萨仁高娃、桑布的《春的喜歌》()中的巴德玛;《路》()中的塔尔娃;《在暴风雪中》()中的索丽娅;《花的草原》()中的杜古尔;《诗的波浪》()中的巴达玛;《山大王》()中的扎拉巴等等。作者着力表现草原人民的新的精神风貌,他们都有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崇高品德,是草原上新一代人的典型形象。其中有三个老大娘,她们都是跨时代生活的人,她们是特定意义上的“新人”,她们的生活道路,是整个蒙古民族从衰败走向新生的象征。老师笔下的众多典型人物,至今仍闪烁着泯灭不了的光辉,让我至今都记得他(她)们。萨仁高娃在只身遇到越狱潜逃的反革命分子的时候,她想到的是:“放走豺狼的人,是草原的罪人。”因此她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地同带枪的敌人搏斗;桑布面对浓烟烈火,想到的是:“只要能扑灭这团火,我被烧倒了也心甘!”杜古尔的“为了他,我要超过他!”他要让一个天才的青年运动员知道: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就能取胜的事!等等。这些人物都有着闪光的思想,从而他们的精神境界就得到了升华,是人物灵魂的‘真金子’,因此他们的崇高形象就在读者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了。读彦君的小说,我强烈地感受到,首先是把人物写活了。“甜菜园”系列中,林青站长的形象甚是光彩照人,还有穆昕站长、大学生科技站长、新媳妇小刘,还有一个小穆,“赵家地事件”中的主人公,《裂变》中的李部长,《你让我一耳光》中的妻子,《空头税之谜》中的大脑袋队长等等,这些典型形象也都十分鲜明和突出。读后都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肯定地说,这就是彦君小说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正如我的老师说过,一个作家,要“善于从生活中敏锐地捕捉那闪光的东西”“要学会沙里淘金,从生活的大地抛弃泥土,留住金粒。”他还说:“写人物,要写他们身上的‘真金子’,如果做到这一点,人的精神面貌立时进入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以为彦君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二)作者十分勤奋刻苦,孜孜以求,他竟轻巧自如地把更多的生活之感在笔下变成生活的艺术。所以他的耕耘之笔才开垦出那么美妙的“甜菜园”,收获了那么多滋养精神的“果实”。他终于发现了“甜菜园”。其实这也和桑苗的“柳条坑”、吕斌的“辘轳村”一样,意义非同小可,彦君为此集中爆发了一回,打造他自己的一个创作高地,取得了不斐的文学成就。彦君的“甜菜园”十数篇小说,可以说篇篇都是好小说,是名副其实的创作高地,也可以称作是彦君的代表作,都当之无愧。《赵家地事件》、《金谷屯事件》、《拍马屁不容易》、《空荡荡的原野》、《我无法再睁开眼睛》等篇,所写故事不仅引人入胜,其思想性尤为突出,典型环境用得好,使典型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这里,我要先说说集子中唯一的中篇力作《我无法再睁开眼睛》,说的是一个甜菜站的四男一女上演的一出大戏。这四个大男人便是:留任站长老毕,新任科技站长小穆,会计小金,农务员李军,一个女人:新来甜菜站做饭的年轻貌美的新媳妇小刘。当然,在工作中,小穆等三个人加一个女人围着老毕转,工余和生活中四个男人围着一个女人小刘转,这台戏就五彩缤纷、精彩绝伦了。他们个性鲜明,因此其性格冲突也就特别突出。老毕的一意孤行还色胆包天;小说的主人公是新任科技站长、学文的大学生小穆(小说中的“我”),他一身正气但不露锋芒;小金会计,学经济的大学生,他充满正义感,但他胆小怕事;李军,不久前从另一个站被解职,调过来的农务员,他也有十足的正义感,但怨气与悲观全有之。小说结构清晰,故事合理,娓娓动人,思想内涵甚是深刻。一是从开始到建站,毕站长一意孤行,丑陋行为尽显。二是两个谜团:毕站长夜间失踪;小刘啼哭。这两个谜团出现了,农务员和科技站长小穆曾怀疑是老毕和小刘“那个了”,小刘因为老毕欺负因而流泪又不敢直言。可是这两个谜团却另有原因,是小刘亲眼目睹第一个谜团,小穆为破谜团,他首先找到了小刘,这样就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该小说结构严谨、故事合理,使人物的典型形象得以深化。实际上作者对小刘着笔并不算多,可以说小刘是被作者半雪藏起来的一个正面人物,小刘一出场就扎在男人堆里,她对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温和,落落大方。实际上她是为了学知识乃至本领才钻进这个男人的世界里,但她洁身自好,在老毕对她动粗时,她竟“大呼小叫得以脱身”,她还是一个细心的人,在一个夜间,她发现了老毕在浸种时作弊坑农,再一个就是她的哭之谜,既制造了一个新的悬念,将作品推向戏剧化高潮。在男人们看来,小刘受委屈了,一定是老毕欺负她了。实际上她为老百姓哭,毕站长竟丧尽天良在种子上做文章,赚取黑心钱……当然,她也为自己哭,把老毕的事捅出去,是不是她自己也就得回家了?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老毕的——“听说站长老毕勇于创新破天荒地雇了一个漂亮的新媳妇来站里做饭,这让我从心底里涌出很多莫名的遐想和担心。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男人再加一个女人究竟够几台戏?你说这个王八蛋老毕,五十大多了竟不服老,不服老也没啥,可他蠢蠢欲动净整邪事!”“他性格中还有令人郁闷的一面——刻薄、冷酷、喜怒无常。比如初次下站,老毕听说一个是大学经济系毕业,一个是师大中文系毕业,就拉着脸子满心地不高兴,就好像碰见两个乞丐正堵着他家门口要饭。我们见了面,他公然说:天下无用是书生啊,弄来两个书生能干什么,咹?你们自己说说,你们能干什么?一脸的不屑一顾。”我们不妨着重回顾一下小说中的两个谜团到底是如何破解的。有一天,小刘哭着说,你们自己做饭吧。“一听这话,我们几个大男人全愣住了。我马上想到了毕站昨晚的失踪。我注意观察老毕,而老毕同样把两眼瞪得老大,似乎也很吃惊,嘴张了半天也没合上。可我们都认为小刘活泼可爱,饭也做得可口,这段日子跟我们处得也不错,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她既温柔又漂亮,一旦走了,真让人舍不得,而遭受打击最大的很可能是老毕。因为老毕为她也算煞费苦心。她想家,老毕亲自驾车送去又接回;老毕宣布第一个月给她多加几天工资,又将一个电褥子送她用;作饭时主动为她帮忙(尽管是别有用心),天黑怕她害怕主动陪她出出进进。那么她怎么变卦了呢?后来,在我们几个人的劝说下,她总算回心转意收回了钥匙,默默地走了。但对她的变化,我终感是个谜。”小刘终于下决心揭发毕站长!“小刘红着脸说:穆站,你是个好人,心地善良,还有……小金会计也是好人。跟你们在一块,让人感到踏实,也学了不少东西。我看你心里着急,就想告诉你一件事。”“那是在半个多月前吧,那天半夜,我听见窗下有动静,非常害怕,就爬起来,掀开窗帘往外看,借着星光能看清,外边的人是毕站长。细一看,毕站长正在指挥着两个人往浸种池里倒水。我纳闷:怎么黑天半夜往里倒水?所以我就查数。他们一共挑了十挑子水,都倒进浸种池里了。他们做这些时都是悄悄的,连说话的声音都压得很低很低。后来,他们又在池子里搅拌了一下,苫盖好,就走了。”“听了小刘的话,我蓦地想起那次老毕半夜的失踪,不禁恍然大悟,也着实吃惊不小。”后来,小穆终于和老毕叫上号了——小穆义正言辞:有一天半夜,你指挥着两个人往浸种池里倒了二十桶水,有这回事没?按每桶五十斤计,共一千斤,再乘二十八元,累计二万八千元,更主要的是,由于你过多加水,导致地里的甜菜苗毒性变小,被虫子吃光,损失无法估量,这又咋算?是你亲手制造了这场天灾,你觉得没事了?这回老毕像突然挨了一刀子,脸唰地黄了,又渐渐地白了,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流,拿烟的手也剧烈地抖起来。再后来呢?总公司吕总宣布,老毕那块的事,作为内部问题处理,并亲自召见小穆,把老毕调回来当科长,由小穆任站长,并说老毕在种子上做手脚,有两万八千多,是我买车零件花了,你就别追了……好一个“你就别追了!”这样这篇小说的主题又被深化了一层,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多么广阔的空间,展示出多么深刻的现实意义。……15年后,学中文的小穆当了记者,根据他采访得知,小刘也经历了一次婚变,竟嫁给了学经济的小金。如今小刘已经是村党支部书记了,她带领村民办企业、兴事业,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总之,这部中篇小说很值得一读。李双临,蒙古族,年生,曾先后任阿旗旗委副书记、常务副旗长、代理旗长、旗委书记、中共赤峰市市委常委、赤峰市副市长、政府巡视员。年退休。已发表作品万字。作品有长篇叙事诗《我的童年》;与戴云卿合作出版过长篇小说《战马长啸》;与吕斌合作出版过长篇小说《罕乌拉铁骑》;出版长篇生态系列报告文学《撷绿拾翠》、《瀚海奇葩》、《绿色的情丝》、《清风徐来绿朝阳》;电视专题片《命脉》、《绿色的敖汉》;创作出版的桑梓随笔《热土的珍爱》上、下集;主编12卷本土生态文学作品集《赤峰绿野丛书》;出版长纪实文学《加拿大纪行》、《南行散记》、《旅德漫记》、散文特写集《永恒记忆》和《神州寻梦》(上、下)。拟出版《珍藏记忆》(上、下)。作者为内蒙古作家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文联顾问,已被录入《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要不断添置些新东西,一些旧物就一次次被淘汰了。但我家那架挂在仓房屋梁上的早就不用了的木犁,我仍把它当作宝贝般的珍惜。那的确是一架很重很蠢的木犁。蠢得有些原始的样子。那木犁印满了父亲的手印,更渗透了父亲的心血和汗水。父亲不仅用这架木犁耕种了几十年的田,父亲更是这架木犁的制造者。父亲很早就是我们那趟川很有名气的“田木匠”,那时候哪有电刨子啊,父亲只有锛、凿、斧、锯、墨斗子、木制的两条腿劈拉着的“拖拉架子”,和那架足够一个小伙子扛的四条腿大板凳。当年,父亲就是用这些“闯天下”,和我母亲携起手来养活我的奶奶,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那时候哪有“木材加工厂”啊,父亲是“云游四方”的木匠,到农家住户去给人家干活。父亲大活小活都干。也好求,谁来请他做活,他就朝谁呲锈板牙嘿嘿笑,笑罢对那人说“你扛板凳头里走吧”。木匠就算请定了。父亲自小过惯了苦日子,苦使他更理解苦家日子的艰难。所以父亲给人家做活吃喝上“好伺候”也是远近闻名的。什么煎饼烙糕饹饹豆,熬白菜,大葱蘸酱父亲同样能吃好。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在家吃啥?”正因为好伺候,请田木匠的人就多,我家就多些收入。每每见到在外干了一天活的父亲晚上挑着沉重的木匠家具归来,父亲极欣喜地将几张面额不太大的票子递给母亲时,我家就掀起一个小小的欢悦的漩涡。钱无论怎么说还是最实惠的,有了钱,家人可添置些衣服,上学的弟妹们可买个好看的文具盒,我呢,也可悄悄从母亲那里“抠唆”两个,买些稿纸、书籍之类——那时我早已走出校门,边做着生产队的小羊倌,边读些书籍、学习写作。当地人都说田木匠的活是顶实在的。父亲没拜过师,之所以作了木匠,那是因为父亲的三叔是木匠,父亲没少帮三叔拉过“下锯”,没少挨三叔训甚至还挨过一脚。父亲就有点恨木匠,压根就没想过学木匠活。可后来三叔突然得急病死了,丢下了一大堆木匠家具,父亲就想,这些家具没人用忒可惜了,父亲就“试吧着”,先“砸巴”自己的,后来就给人家去“砸巴”了,当然开始只能干些小活,简单活。父亲在这方面天资聪颖,很快就崭露头角。比三叔能。父亲后来能盖房,盖得一手好房,尤其是插柁布檩最拿手。父亲年轻的时候给人家盖房布檩,能手拿着锛子晃晃悠悠在三间房的脊檩从这头走到那头,像现在的杂技艺人走钢丝。就是后来父亲老得抡不动斧子了,还有人找上门来:“老田木匠,你去给看看,干不动就摆划摆划,那年轻人摆那檩子咱不放心呢。”父亲就丢下小烟袋,侧歪侧歪(这时父亲腿有了毛病)跟人家走了,就这么好求。父亲尤其做的一手好木犁。父亲做的木犁按如今的话说完全可以申请专利。父亲做木犁全用的榆木犁辕,榆木犁底。人都说“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就走”,说的是那木料不好做,忒硬。可父亲偏偏用榆木做犁,因为只有榆木犁才结实耐用。父亲做犁可认真了,先选料,木材必须是干透了的,有一点水分都不行。木料选中,父亲开始行动:第一用的是墨斗子,调啊描啊,然后才把一条线弹在木头上,标好线的木头要夹在“拖拉架子”上锯。那拉下锯的人往往是母亲。因为被父亲训教出来了的母亲下锯拉得最好。那可来得不容易,据说当年父亲曾咬牙折过两根锯条,据说因为母亲拉下锯走了线,母亲为此流过泪,也跟父亲吵过,但最终母亲还是将那锯拉正了。记得有一年,我稍微大点了,我见母亲坐那拉下锯,锯末弄了一头,我心疼母亲,就替母亲坐那拉,谁知刚拉几下就跑了锯,窥见父亲那牙崩骨就支愣起了。母亲一旁见了赶紧将我换下来。就因为父亲做的犁好,每到春季父亲就忙得不可开交。这要误我家许多活的,并且这样非常地不实惠。因为下种时节,人们往往不是做而是修犁。坏了的犁扛来我家,父亲不管是正在赶牛扶犁,还是在牛犁后头抡大簸箕哗哗地往垄沟里溜粪,人家只要地头那一喊“田木匠,你还得受点累”,父亲丢下活就走,回家给人家修犁。耽误工白搭工不算,往往还要搭上些木料。这些木料父亲就是预备着做犁的,干得透透的。犁修好,庄稼人是不会说“谢”的,扛犁杖走之前只要回头嘿嘿一笑说:“我走了啊”,父亲就挥挥手说:“走吧走吧”,父亲的满足就写在脸上了。更有人借我家的犁用,父亲从来都有求必应。借犁的人往往要讨好地夸我家的犁杖好用,这样父亲就高兴得脸像刚喝了酒。我想,究竟是父亲做的犁好,还是父亲----可有那么一日——那当然是春天,农村里悄悄兴起了铁犁。铁犁既轻便结实又好摆弄,很快就在农村铺开,铁犁顶了木犁。那时铁犁还不贵,我也曾试着说服父亲买架铁犁,可父亲回答的是狠狠的一瞪。下种时,父亲就没那么多人来求了,寂寞使父亲每到地头歇息时,就垂头吧吧地抽烟。父亲明显地话少了,父亲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那时我因为学小说创作对人的心似乎有了点研究,知道了父亲咋想-----我真的很心疼我的父亲。但我又对他很来气,因为整个村种地就只有我家还在使用很笨重的木犁。就因为这想法,我利用三个晌午头不睡,趴在炕上写了篇叫《木犁杖的嫉妒》的小说,然后蹬着哗哗响的破自行车,跑五里外投进乡邮局的邮筒。《赤峰日报》很快给发表了并寄来了样报。那报纸我可没那胆儿,就怂恿小妹念给父亲听。我在老远瞭着,随时准备逃。谁知,父亲听了并没发火,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抽干了烟荷包……田福,笔名田夫,喀喇沁旗人,年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在乡政府、乡敬老院、喀旗报社做过临时工。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全委。小说《一票》被选入“二十一世纪年度小说选——短篇小说”、赤峰市第二届文学大奖赛小说《名狗》获得一等奖、作品曾3次获得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奖励、年散文《媳妇喜欢读书郎》获河北省作协征文一等奖。已出版了小说集《柳湾的月亮》、长篇小说《戴眼镜的村妇》。中短篇小说、剧本发表于《草原》、《草原新剧本》、《安徽文学》、《芒种》、《大地文学》、《百柳》、《骏马》、《伊犁河》等,小小说发表于国内多家报刊,已有四篇小小说被《小说选刊》转载。年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扶持”,年获得内蒙古“草原文学工程、重点作品项目扶持”,签约长篇小说《奶奶的童谣》的创作,该小说将于、6月出版。已有5个剧本被拍摄成电视剧、微电影。笑声满天的日子把希望写进风筝心随长线寻觅诗和远方此刻我已踏上征程歌声满天的日子把梦洒向碧空任岁月匆匆但青春的脚步依旧从容告别懵懂指尖多少云淡风轻挥手不说再见只为了抓住渐行渐远的曾经如一株大树我们终将参天掬一捧黄土叩谢天地恩情年少轻狂亦不敢妄惊世界颔首低眉悄悄绽放美丽的今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不凡,本名李文会,赤峰市阿旗诗词学会会员。现任天山六中语文教师。业余爱好歌唱、朗诵和诗词散文等创作,参加过数届阿旗春晚,也多次在旗市报刊和各类 我考上大学了!听到体检通知,我跑到田地告诉正在劳动的母亲,母亲挥汗如雨,兴奋异常。回家就开始忙着给我做新行李,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存放的最好的被面,也是我最喜欢的花色,很快把该带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可是,那一年,我只是体检了,并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很长一段时间,我伤心难过,悲痛欲绝,欲哭无泪,欲喊无声。母亲却平淡的说:不就是书嘛,不念就不念呗,干啥还不是一辈子!我不知道这是母亲的无知,还是心疼?我虽然不同意她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光辉。母亲既没有孟母三迁的智慧,也没有岳母刺字的悲壮,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的劳动妇女。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和保障,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可是,岁月不仅改变我们的容颜,更残酷地夺走了我们的亲人。生离死别,锥心刺骨。父亲八十八岁离开了我们。我亲爱的大哥,身强力壮,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发挥余热,儿孙满堂。按照父母的长寿基因,到爸爸的年纪还有二十四年,竟溘然长逝。人世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编造谎言来隐瞒,甚至断绝了一些邻里之间的来往。母亲,请您原谅我们这一次违背了您的意愿,您的孩子从来都不会说谎。我的母亲——亲爱的妈妈。再过几天,就是您的生日,九十年的人生轨迹,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您和祖国共同奋斗实现梦想。您沐浴着小康社会的雨露阳光,您享受着儿子媳妇的孝敬和伺候,您盼望我们经常回娘家和您唠唠家常。您虽然呆在炕上,但在我们心中,您依然是那个风里来雨里去,勤俭持家,一刻也不歇息的伟大母亲!母亲在,家就在,我要感谢我的母亲。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写于年5月9日母亲节范鹤凌,翁牛特旗大兴农场人。赤峰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喀喇沁旗锦山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现在已经退休。本人喜欢旅游,热爱读书,愿意用写作来分享生活中的快乐。
林荫小路北面曾经是一片硝碱地。这样的土质密度大,下雨时雨水不容易渗透入地,形成了天然一个水泡子,白汪汪的水天一色。水里还有野鸭、白鹤。野鸭在水里有的把3扎进翅膀里,有的歪着头一脚立着,有的边呱呱叫着边在水里游着……小燕子在水面上低飞盘旋,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映在水里,景色美得用文字难以形容。如果十天半个月不下雨,水泡子会自然蒸发。千万别小看硝碱地,它可是土里藏金呢!如果你生长在城市或山区,那一定不会知道硝碱地的模样。硝碱多的地方满地是白花花的硝碱面子,踩一脚扑噔扑噔冒白烟儿,咸滋滋又涩涩的味道,呛得人泪眼婆娑喷嚏连连。硝碱底下是酱色且黏巴巴的泥,那可是抹房顶、抹墙、垛墙的最佳土质,用它抹的院墙即使被雨水冲刷到精窄,可它依然不会倒塌。
每到春夏季节,几十里远的外村人都套着毛驴车来,他们用铁锹扫帚把硝碱面子聚成堆,远远的看上去,像一堆堆白色的砂糖,又像地里冒出来一个个大蘑菇。车主人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把硝碱拉回去掺和黄土抹房顶、垛墙,以便结实耐用。
记得我们小时候用这泥团成圆球晾干,充当玻璃球弹着玩儿呢!玩起来毫不逊色于玻璃球,丢了碎了还不心疼。还用这泥捏泥人,捏泥碗,捏小动物……
硝碱面子还有一个妙用。大人们把它拿回家,放在水盆里,用上层澄清的水来洗衣服,洗涮油腻的东西,顶好不过了,省钱又实惠。硝碱少一点的地方,还生长着密密麻麻的蒲公英、黄金菜、碱灰菜。虽然,这里的蒲公英吃起来不如黄土地上的好吃,但它是庄户人家一部分资金收入的来源呢!春天蒲公英早早的冒土,村里的大人小孩们就挎着小筐去挖,就连中午放学回家,我和妹妹都顾不上吃饭,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还要挖上一阵呢!晾干,供销社收一斤两毛钱。有了它,居家过日子买灯油、食盐、火柴、孩子学习用品就不用犯愁了。这里的黄金菜、碱灰菜都是喂猪的好食材,挎起筐去碱地上几分钟就能割满满的一筐,猪吃了它即去火又节省糠和饲料。黄金菜和碱灰菜水分特别大,我们力气小一筐得两个人抬。可见,这片盐碱地,造福着人们的生活。真可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如今,农民用了几年的时间,把它改造成肥沃的良田,大片的玉米长势喜人,在方方正正的防风林带里,好像与树比高低呢!
昔日的硝碱也好,今天的肥沃良田也罢,她养育并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这里可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呀!
“姐,小心,掉水里呀!”,妹的一声提醒,打断了我的思绪。哦!不知不觉走出树林,已来到河边啦!一缕思绪刚刚被冲断,瞬间,又一缕思绪撞上心头……
王玉芝,年生人,网名淡定优雅,农民,初中文化。喜欢自然界里的山水树木花草,热爱读书看报写随笔,部分作品在《阿鲁科尔沁》旗刊发表。
年10月31日是我被检出恶性肿瘤第一次手术的日子。
当时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手术十天,病理结果出来了,是三阴性乳腺癌。之前跟康复护士交流的时候我问过她乳腺癌的分型问题,她说过三阴性是恶性程度最大的一种,无药可医,复发几率大。拿着病理报告单,我瞬间感觉头都大了,大脑不会思考了。人到中年,各种经历,觉得没有什么能打垮我。但是面对生死,我还是脆弱的不堪一击。
古语说的好:哀莫大于心死。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各种不相信。但病理报告单白纸黑字。心想:“这辈子就这么完了,老天爷对我也太不公平了!”各种不堪各种委屈涌上心头:“为什么得癌的人是我?”想到年迈的父母,上小学的孩子,还有送我进手术室老公那浸满泪水的眼睛。我定下神来,生生地把眼泪憋回。
我在手机上百度,翻阅各种关于乳腺癌的信息,主要查三阴性的,发现也有治好的病例。心想:我肯定也是那个能治好的!自己静心分析一下,虽然恶性程度高,复发几率大,但是发现的早,及时干预治疗。对于怕死的我来说,对生的渴望更大!唯有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刚发现癌症那些天,身体精神的双重摧残让我心情低落至谷底,“癌”这个字就像鬼魅一样的跟着我。晚上根本睡不好,刚睡着不是掉进万丈深渊,就是有不知名的鬼来拽我!每每梦中惊醒,都魂飞魄散。
得了绝症,你的痛苦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家人亲人和病友一样感受得到。那段时间从心里上讲,跟我最亲的就是我的病友,为了抗击肿瘤,添加了很多病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