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采我的育人故事富平县立诚中学何九玲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作者简介

何九玲,富平县立诚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7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牢记使命,初心不改,将工匠精神播种在三尺讲台上。连续多年荣获富平县优秀教师,富平县有突出贡献的学科教师,多次承担全县高三年级大型公开课,高效课堂示范课教学工作,并荣获“优秀授课教师”荣誉称号,年9月荣获“庄里试验区突出贡献奖”。

是学生,让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喂,老师,你好吗?能听出来我是谁吗?”

“好着呢,感谢你问候,不过实在抱歉,没听出来你是哪位。”

“老师,再听听,再猜猜好吗?我们有20年没见过面了,我刚从你们校务办打听到你的电话,很高兴能联系到你,我是你那个爱写作的弟子……”

“噢,想起来了,你是小白,白-志-鹏!”

我有二十年没有见过小白,也没有任何关于小白的讯息,年高考结束后,突然接到小白的电话,我着实是又高兴又激动。

小白曾经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我是他的语文老师。

小白的文章写得好,高一下学期时,就在《延河》上发表过文章,并且到省城领过奖,见过知名大作家陈忠实,这是我当年教他时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小白曾是文学少年

犹记十五六岁的小白,刚上高一时,是个很不起眼的农村少年,长着一张典型的秦人脸(就是兵马俑的样子),憨厚老实的笑容,壮实健康的身板,说话语调不急不慢,眉宇间透着真诚与善良,功课学得很一般,字也写得不怎么好看,当时,我给两个班共一百二十多个学生上课,并没有十分注意过他。

直到有一次批阅作文时,我发现了一篇不一样的超出同龄孩子很多的文章,再仔细看署名白志鹏,我才在头脑里大概勾勒了一下这学生的容颜,但记忆并不那么深刻。

当我在写作课上当众朗读了他的习作后,小白写作的热情更高了,后来竟和同年级的小吴(现在已经是作家了,有作品收录在语文课本上)合办了一份手抄小报,把校园文学搞得风生水起,在那个精神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个行为激发了一大批爱好写作的学生的热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一篇《学费》参加了年《延河》举办的征文大赛并且获得了省级大奖。

当年的征文赛事并不多,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孩子,能获奖实属不易,能受邀出席颁奖典礼并与知名作家见面,那更是一个怀揣梦想的文艺少年最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小白在一夜之间全实现了。

颁奖典礼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比他激动多了,小白却显得很淡定,他竟说不想参加。我推知他有难处,他的《学费》里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苦涩。我极力劝说他,并帮助他实现了出席活动的愿望。

小白从省城回来后,我们都争着看他带回来的《延河》杂志和颁奖典礼照片,我着实替他高兴了很久,他也比过去显得活泼开朗了许多。

他站在作家陈忠实老师身边,那份美好与满足感,是同龄孩子难以企及的,我真的替他高兴和自豪,他也非常兴奋,给大家讲他的省城之行的收获体会……

要上高三了,学校为他们换上了经验丰富的老师,我不再教他们班语文课了,小白的功课还是不怎么好,写作还是他的最爱,他创作的小说底稿已经写满了好几个本子,我真为他着急,高考是要务,要当作家也得先考上大学吧?人家倒显得风轻云淡,时不时地把自己的习作拿到我办公室让我修改或者提意见,这孩子,要考上大学,难哪!我必须做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尽快专心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中。

年7月之后,我就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小白也淡出了我的视线,偶尔想起,我会惦记着:小白到底考上大学了吗?小白还爱写作吗?

古道热肠是小白

“何老师,我和小俱一起来看你好吗?”

“不用了吧,小白,你们工作忙,不用来,现在电话沟通很方便的。”

“何老师,我们都到你学校门口了,你不让我们进来参观一下你所在的这个百年名校吗?”

“噢,两位弟子挺幽默的,那你们当然可以进来了。”

轻松的对话刚过,手机放下还没两分钟,敲门声就传来,我急急地迎上去开门。

哇,门外不是两个人,是两对!小白和小白媳妇,小俱和小俱媳妇,齐刷刷站在门外。

二十年后,我和我的学生第一次再见面。当他们站在我面前再叫“何老师”时,我竟有点恍惚,这是小白吗?是那个外表憨厚内心细腻的小白吗?眼前这个心宽体胖的乐呵呵笑着的人,真让我想起了“弥勒佛”,但细看,当年的眉宇间的善良与真诚,却还那么浓,说话不紧不慢的语调也依旧在;小俱倒没有多大变化,还是儒雅和气,高高瘦瘦的一副书生气。

客厅里一瞬间热闹非凡,小白和小俱媳妇虽不是我学生,却因为小白和小俱经常跟她们谈起我,这会见了我,倒像老熟人一样亲热自然。

师生重逢竟如老友相见,寒暄过后,小白说他那年高考根本没考上,也没选择复读,而是直接去参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了一名文艺兵,出了诗集《飞翔的翅膀》,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如今早已不再专长于写作,而是和媳妇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小俱补充说,小白两口子是业界精英呢!小白则介绍说,小俱两口子都是高材生,现在供职于西安某设计研究院,我真替这几个年轻人高兴。

小白又说正筹备一个小型的师生联谊会,日子都定下来了,力邀我参加,我却之不恭,不如就听他安排好了。小白依旧是不紧不慢,将我初为人师的岁月中的故事一一道来,他们班那一张张鲜活的青春的脸在我的记忆中也渐渐复苏,这些年来,我怎能不想念我的学生们,尤其是首届的那些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

为了避免再相见的陌生感,小白提前建了个师生交流群,并在群里发了不少学生现在的照片让我辨认,当我努力地想着这个人那个人到底是谁时,小白却悄悄地与我在个人对话框互动,友好地提醒着我,这个古道热肠的小白。

独一无二的小白

这个小白,与同龄人相比,他是不世俗不浮躁的,其骨子里的文艺范,依旧是我当年教他时的那个小白。

他总是说,老师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平时有啥事您只管给我说,我能力有限,但我可以把您的学生们都发动起来为您分忧!有一次,他为了帮我儿子签一份好点的工作,竟把在深圳上班的中交集团的一个已经做到了总工的,他同年级的我的一个学生小李领到了我家来,替我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尽管我儿子当时已经签了工作,这个忙他没有帮上),但我心里更有数了,这小白,是个实在人,是这些年我教书生涯中难得的好学生!当他送给我签有他名字的诗集,又写了《我的恩师》发给我时,我深深地感动着欣慰着满足着。

我只教了他两年,只尽了一个语文老师的本分,辅导了他几次作文,他却以满心的坦率与善良,热情与真诚来回报我。

小白的憨厚质朴,古道热肠是深入骨子里的那种,不光是我欣赏这一点,与他交往过的或者正交往的人,对他都有这样的印象。

小白有幸福的小家庭,有能干的好媳妇,有聪明的乖女儿,有很好的事业,这都是他这个老好人应该具有的“标配”。

在同龄人中,老好人小白已经被称为“老白”啦,可在我心中,他永远是那个长着一张憨厚的秦人脸的,眉宇间透着善良与真诚的,文艺范十足的少年小白!哪怕他现在一副心宽体胖样,哪怕他现在容颜略沧桑,哪怕他现在已不再专职于写作,他也是我教书生涯里,是我众多学生中最独一无二的一个。

做教师,有这样富有人情味的小白或者小白们做学生,我应该是知足的,幸福的。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何九玲

白志鹏:陕西富平人,现为西安市阎良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诗刊》、《延河》、《美文》、《中国军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诗集《飞翔的翅膀》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再次见到恩师,竟是二十多年之后。

二十年,多么漫长而又多么的短暂。记忆仿佛只在昨天,却真的已经长久成生命中遥远的往事。恩师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美丽,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些许的印迹。而我,却在俗世的茫转中,被岁月打磨的日渐沧桑,至少和恩师相比,我竟显得苍老了许多。是心态?还是精神?说不清楚。我缺少的,应该是一种朝气,一种超然于生活之上的洒脱。

见到恩师,尤其是和她对视的那一瞬间,我的内心,竟惶恐不安起来。我不知道在她的心里,是相逢后的欣喜?还是面对当年得意门生而今碌碌无为的失落?但我却觉得对不起恩师,对不起她当年对我的悉心栽培。我觉得,当年的我,至少是恩师心中一个充满希望的梦,而这么多年,我,竟以自己的无为,最终将恩师的梦破碎,于我,真心的感到无比的惭愧。

恩师一张娃娃脸,总是洋溢着满满的笑,那种笑,是非常感染人的、纯真的、不掺杂一丝矫揉造作的、真诚的笑。恩师大不了我几岁,我是恩师教书生涯的第一届学生。

第一次见到老师时,我刚刚上高一,当时还以为她是我们其中的一位同学,及至她走上讲台,开始自我介绍时,我在心里才惊呼起来:“天哪,她居然是老师!”我当时真的是有点不相信的!真的,看起来,她似乎比我还小。而恩师似乎也觉察到了我们的诧异,但她却处事不惊,丝毫也不为所动,依然那么自信,侃侃而谈。因为年轻,因为激情,恩师的第一节课就征服了我们,她讲得真好,我们都非常喜欢。

我是属于那种默默无闻不引人注意的学生。但当时的我,却非常的渴望恩师能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nafutia.com/lshg/4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